每天1公分堆積累建 「堆漆」藝術創作風靡歐美日

2018-04-10 18:17

? 人氣

在國際享有盛譽的台灣知名漆藝大師彭坤炎,10日起在中華大學藝文中心展出堆漆創作藝術品。(圖/方詠騰攝)

在國際享有盛譽的台灣知名漆藝大師彭坤炎,10日起在中華大學藝文中心展出堆漆創作藝術品。(圖/方詠騰攝)

早在7000年前,中國浙江餘姚市河姆渡文化遺址內即考古出木胎朱漆碗,可見漆器在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台灣知名漆藝大師彭坤炎堆漆創作藝術品,今(10)日起於新竹中華大學藝文中心展出,其中,包括去年獲得日本文部科學大臣賞作品「波響」,邀請全校師生及社會大眾一觀台灣漆藝創作之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每天1公分堆積累建 需6至10個月才完成作品

從事漆藝創作30多年的彭坤炎,自創的堆漆技法,每天僅能以1公分的進度,不斷地堆積建造,往往需6至10個月以上才能完成一件作品,友人更以「一日兩三滴,百日初成氣,反覆打磨再髹飾,半年始見有生氣」來形容彭坤炎每件作品艱辛的創作過程。

沉浸在漆藝中幾十個寒暑的彭坤炎,對於近代雕塑類似超現實主義,如摩爾(MOORE)的半抽象造形、薩金(ZA-DKINE)的誇張變形風格起了極大啟發作用。

他把概念運用於傳統漆藝材料上,經過反覆的嘗試,結合現代雕塑思潮及自己的主觀意旨隨形演化,塑造出不同形象之藝術風貌,發展出堆漆不依附他體而獨立伸張的技巧。

彭坤炎耗時1年完成的堆漆作品「波響」,獲得日本文部科學大臣賞。(圖/方詠騰攝)
彭坤炎耗時1年完成的堆漆作品「波響」,獲得日本文部科學大臣賞。(圖/方詠騰攝)

彭坤炎立意將堆漆由「工藝」提升至「純藝術」的地位,於是他在結構上捨棄一切依附的物體,在形體上捨棄一切日常的器皿,純粹用漆來作藝術的造型。

他熟諳天然漆的性質,當捨棄骨架胚胎依附的物體後,在毫無憑藉的情況下,只有腹案在胸然後掌握天然漆與空氣接觸後的質變,使漆的黏性及凝固度發揮到洽好程度,每天僅能以一公分的進度,不斷地堆積建造,ㄧ件作品往往需6至10個月以上才能完成。

對於這種艱難的創作過程,彭的友人曾以「ㄧ日兩三滴,百日初成氣,反覆打磨再髹飾,半年始見有生氣」四句話來形容,可見他執著於創新堆漆藝術的耐心與毅力,在多年來的反省與改進中,彭坤炎對堆漆型態的創造、色澤的變化、質感的區隔與融合、鑲鏤的技術及配搭等,終於成功地突破傳統,展現嶄新獨特的形象。

彭坤炎詮釋「濤」的創作,是來自海邊波浪往返生生不息的靈感。(圖/方詠騰攝)
彭坤炎詮釋「濤」的創作,是來自海邊波浪往返生生不息的靈感。(圖/方詠騰攝)

中華大學校長劉維琪表示,彭坤炎堆漆創作品歷年在歐美日各地展出,獲獎無數,作品更已連續20年受邀參與日本東京明治神宮舉辦的「漆の美展」,是第一個在日本獲得多項獎項的台灣漆藝家。

2017年,彭坤炎以他耗時1年完成的堆漆作品「波響」,獲得日本文部科學大臣賞,是日本漆之美展24年來第一個獲獎的外國人,更是台灣第一個獲日本這項大賞的藝術家。

彭坤炎堆漆創作展即日起於中華大學藝文中心展出,展覽期間免費入場,歡迎到校欣賞台灣漆藝創作之美,校方訂16日上午舉行開幕茶會,歡迎師生、社區民眾到場與藝術家對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