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三十鬼門關:日本各地的鬼傳說,其實是歧視女性、身障者活生生的歷史

2023-09-15 09:40

? 人氣

平安時代,根據陰陽道的說法,如果在「夜行日」出門,就會被鬼軍團「百鬼」襲擊,許多貴族出行都會注意避開夜行日。《扶桑略記》(參考日本史編撰的佛教文化史)中記錄了929年4月的夜晚宮中發現了鬼的足跡,據說有兩三個蹄子大小。這段記載的背後是時人認為鬼腳是二指或三指的觀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值得注意的是如《日本書紀》所述,當時外來的登島者被當成了鬼。」小山指出,「此外,即便是無憑無據的傳言,一旦有鬼出現,也必須上報朝廷,將詳情記錄在官方史書中。可見鬼的出現是一件可怕的事。」

頭上的角不是標配

《出雲國風土記》(733年)記錄了「獨眼鬼」吃掉正在耕田的農人的傳說。古代中國的地理書《山海經》(成書於西元前4世紀到西元前3世紀)中描寫了鬼國中居住的披頭散髮的獨眼鬼。該書可能在平安時代之前就已傳入日本,所以或許是受其影響。

據小山介紹,早在《今昔物語》成書的12世紀,鬼就已經被塑造成頭上有角的形象了。12世紀末的作品《地獄草紙》中描繪了赤鬼、青鬼、牛頭馬面等地獄獄卒。皮膚呈紅色或藍色、現忿怒之相,赤身裸體下身穿兜襠布,其形象的源頭可追溯至密教中的惡鬼和夜叉。

「不過,畫面中的鬼並不是都長角,不長角的鬼也一直出現在畫作中。而且,古代和中世的鬼在害人時使用錘子、手拿狼牙棒的形象,恐怕是從江戶時代才開始畫的。」

鬼的居所在海之彼岸

中國驅除「疫鬼」的儀式傳入日本,平安京隨之舉辦「追儺」儀式,將疫鬼驅逐出日本。這個儀式後來演變成了現在的節分(特指立春前一天,主要有撒豆驅鬼等活動——譯注)這一天的習俗。

9世紀後半葉的儀式書中記載了陰陽師在追儺儀式上誦讀的祭文,記載著日本北限是佐渡島,南到土佐,東至陸奧(現在東北地區太平洋沿岸),西到值嘉島(現在的五島列島),讓疫鬼滾出這片區域。

1172年7月,有一群「鬼形者」乘船來到伊豆國。這件事記錄在關白藤原兼實的日記《玉葉》中。據日記記載,雙方因語言不通而最終發生衝突,鬼形者給島民造成了巨大傷害後乘船離去,國司將此事寫入公文中上呈朝廷。兼實也表達了自己的見解,認為鬼形者實際上不是鬼,而屬於「蠻夷」(外國人)之類。日本人把語言、相貌和體型不同的外國人看作是鬼,可見內心有多麼恐懼。

在中世到近世的日本地圖上,日本的南部繪有「羅刹國」。「羅刹」這個詞來源於梵語的「鬼」,羅刹國就是所謂的鬼島。《保元物語》(成書於1219-1222年前後)據說就是各地流傳的桃太郎打鬼傳說(成熟於中世後期到近世)的雛形之一,書中講述了武將源為朝鎮鬼的故事。源為朝登上了一座陌生的島嶼,威嚇並收服了鬼的子孫後代——「大童」,他們身高3公尺多,右腰插刀,披頭散髮。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