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棟神秘屋竟讓60位房客變富豪?背後原因解密:他們會爆富,原來都跟「這信仰」有關…

2018-02-02 12:19

? 人氣

比特幣價格飆漲,完全超乎預期

現在的加德納(Jeremy Gardner)是區塊鏈市場預測工具Augur的共同創辦人,「任何事都可以進行ICO。」加德納就曾經幫自己的公司Augur 進行了一次ICO還推出了Augur代幣(token),Augur代幣賣得很快,巔峰時期一度讓Augur的估值一度超過了10億美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房東加德納(Jeremy Gardner)現在是區塊鏈市場預測工具Augur的共同創辦人,他認為什麼東西都可以做 ICO(首次代幣發行)。(圖/)
房東加德納(Jeremy Gardner)現在是區塊鏈市場預測工具Augur的共同創辦人,他認為什麼東西都可以做 ICO(首次代幣發行)。(圖/Facebook)

後來加德納還創辦了一家專門介紹區塊鏈科技的媒體《Distributed》,並在去年參與專門投資區塊鏈的基金「Ausum Ventures」,且成功募得7500萬美元資金。加德納認為,會跳進來投資虛擬貨幣的,有20%是為了改變世界的理想、60%為了接觸區塊鏈技術,但幾乎所有的人都有一個目的,為了錢、為了想發財。

2017年12月,比特幣價格一路暴漲逼近兩萬美元大關,加德納自己也感到很驚訝,「這一切都感覺太不真實,我已經做好加密貨幣價值會縮減90%的準備,我想這樣我會感覺更好一些,現在這一切太瘋狂了。」加德納身邊有許多好友也因為虛擬貨幣致富,有一位跟他非常要好的朋友因為要逃稅搬去加勒比海上的波多黎各,「但是對於我來說,現在談退出還太早。」

神秘、低調,青年們的致富人生

就在加密城堡的附近,還有一座叫「Crypto CrackHouse」的建築,同樣住著投資虛擬貨幣的青年,房子內部的走廊還有名字,不僅有「比特幣大道(Bitcoin Boulevard)」還有「以太坊巷(Ethereum Alley)」。

加密城堡的附近,還有一座叫「Crypto CrackHouse」的建築,同樣住著投資虛擬貨幣的青年。(圖/)
加密城堡的附近,還有一座叫「Crypto CrackHouse」的建築,同樣住著投資虛擬貨幣的青年。(圖/Facebook)

在舊金山負責營運以太坊社群「Ethereum Meetup」的格蘭特.悍馬(Grant Hummer)就住在Crypto CrackHouse中,「每次價格波動對我的腦神經都是挑戰,我現在根本不在乎、完全麻木了,我想現在就算一天損失一百萬美金我應該都撐得住。」

在以太坊社群中,買藍寶堅尼(Lamborghinis)是許多人花錢的消遣,格蘭特.悍馬周末閒暇之餘會租一輛藍寶堅尼出門兜兜風,此外其他時候,他就跟一般普通人沒太大不同。幣圈裡有一個叫「HODL」的準則,意思和發音就和Hold一樣,意味即使比特幣大跌、感到懷疑與害怕時仍要表現的泰然自若,不炒短線、堅持長

幣圈裡「HODL」的準則,讓大家即使感到懷疑與害怕時仍要表現的泰然自若,也不能過度炫富、招搖。(圖/)
幣圈裡「HODL」的準則,讓大家即使感到懷疑與害怕時仍要表現的泰然自若,也不能過度炫富、招搖。(圖/Twitter)

Hummer的房間只有一張床、一個懶骨頭、一台電視,房間擺設相當儉樸。「就算所有人都感到害怕和懷疑,你也必須冷靜。」Hummer平靜地說,這或許也解釋了為什麼賺到了大錢,卻仍舊住在公寓中,「我現在跟外面一般人相處時會感到很無聊,因為大家所思考的問題都在不同層面上;有時候我也會想,萬一哪天我們遇到炸彈攻擊,那人類文明是不是會倒退好幾年。」Hummer一席玩笑話,也顯示他對虛擬貨幣能翻轉未來世界堅信不移。

左起格蘭特.悍馬(Grant Hummer)與以太坊創辦人布特林(Vitalik Buterin)。(圖/)
左起格蘭特.悍馬(Grant Hummer)與以太坊創辦人布特林(Vitalik Buterin)。(圖/Twitter)

「Crypto CrackHouse」還住著一位26歲的James Fickel,他跟著他養的俄羅斯藍貓一起住在公寓中,他從以太幣價格只有80美分的時候就開始投資,這些年來已經賺進好幾億美元,「整個世界都在重組,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我們有權利、有能力來決定世界秩序,這是網路的覺醒,這個武器就是區塊鏈。」

這些虛擬貨幣信徒對於未來都有著類似的想像,但共同點是他們大多非常神秘,因為虛擬貨幣無法存入一般銀行,只要一個不小心,就可能落得一無所有的下場,甚至連父母都不知道他們究竟賺了多少錢,這或許也正是這群爆富青年最真實的生活寫照。

文/高敬原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原標題:比特幣富豪誕生地!走進「加密城堡」,一窺暴富青年的真實人生)
責任編輯/趙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