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愛.慕》讓心理師看透:認清事實而放手,非狠心或背叛,我們該學會「接受」

2017-05-07 12:30

? 人氣

我們對愛情的渴望,是終能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共同走完一生。這是最浪漫的想像,也是我們對愛情承諾的期待。當生命真的走到老了那一刻,我們仍是彼此最重要的依靠,及不離不棄的照顧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是,這樣的想像裡,摒除了衰老的真實—承受病痛的摧殘及折磨,面對死亡的威脅及絕望。

親密關係,走到人生的後段,所有的退化、貧乏、無力,對疾病及死的恐懼,都會非常真實地侵蝕關係、侵蝕愛的質量。

有時候,因為太愛了,反而無法坦承能力的有限和現實的殘酷;始終堅持在兩人的世界裡,硬撐住對彼此的承諾:「我會愛你、照顧你,直到你生命的終了。」而讓所有生活中的痛苦情緒,壓抑悶鎖在兩人的世界裡,直到一方的生命終於結束的那刻。

但是,究竟是怎麼結束的呢?是好的結束?還是令人遺憾及懊悔的結束?是安然告別的結束?還是沮喪挫折的不得不結束?

(編按)心理師蘇絢慧從電影《愛.慕》參透人與人老後的相伴,有時也帶著絕望在其中...

《愛.慕》裡的老夫老妻,所經歷及走向的生命終點,是令人感到驚悚,卻又十分不捨、悲傷的生命結局。

故事的一開始,一群左鄰右舍聚集的人群在屋外圍觀,警察好不容易破門而入,在房間裡看見的是被美麗小花圍繞的老婦屍體。死者是安妮,她是喬治的妻子,因為中風的緣故,除了到醫院回診必須出門外,大多數的時間,都是臥病在床,由喬治親自照顧。

安妮中風的數個月前,夫妻兩還出席了一場音樂會,這對恩愛的老夫妻過著平凡卻愜意的退休生活。丈夫喬治溫文儒雅,妻子安妮曾為音樂家,他們總是如影隨行,一同進出。結褵數十載的兩人,可說是人人稱羨的伴侶,但美滿的生活卻在安妮突然中風後,發生了劇烈變化。

音樂會結束回到家中的兩人,意外發現自己的家門被人破壞,對他們來說雖然不至於掃興,但是生活卻以這個不起眼的意外為開端,開始不斷經歷陷落。後來在平常的用餐時間,安妮突然失去反應,即使及時就醫,但二度中風的安妮每況愈下,失去行動自主能力,必須仰賴喬治的各種協助,包括處理大小排泄物。這讓非常重視優雅和尊嚴的安妮,開始情緒低落、感到挫折,並出現易怒的反應。(延伸閱讀:更衣如廁、盥洗要靠別人,是否活得沒尊嚴?

雖然丈夫喬治不離不棄地在身邊照料她,但安妮仍是對自己的疾病狀態,有著很大的憤怒和沮喪,而時常對喬治發洩情緒。以致喬治也開始會因為情緒壓力過大,而出手回打了安妮。

他們的女兒從外地趕回家想關心母親的病情,但因為焦慮及無意義地質疑父親的做法,認為應該要將母親送往養護中心照顧,而被喬治拒絕掉她的關心。

對喬治而言,他承諾過安妮,一定會不離不棄地照顧她,他記得安妮曾經表達絕對不住進養護中心,他也答應過她,所以即使情況越來越失控,他也絕對不會同意送安妮到養護中心。

喬治體認到自己需要幫手,所以他試著接受居家照護員來家中協助,但幾次居家照護員對妻子的粗暴及不用心,還是讓喬治不能接受,只剩下自己一個人精疲力竭地負擔照顧妻子的責任。

喬治用盡生命的所有心力,去守住自己的承諾,就算對安妮的照顧,他越來越無力、耗竭,但喬治還是默默承受,幾乎沒有發洩情緒壓力的管道,以致惡夢連連。

而安妮,困在對自己疾病的痛苦及無力感當中,也一步一步喪失生命的力氣和意識。

或許他們都希望,兩人之間的愛能跨越這些障礙,不論是疾病或是死亡,都能因為是彼此的依靠而維繫下去。

但失控的處境、無能為力的疾病過程,卻還是讓他們不得不受困於生活的諸多壓力和難堪,而最後,竟也因為愛的緣故,讓喬治用了殘忍的方式,結束了妻子,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讓人有嘆不盡的惋惜和無奈。

(翻攝自youtube)
當最深愛的人與自身都年邁時,該如何面對呢?(翻攝自youtube)

難道,這是必須的結局?還是在這樣的結局之前,我們能坦然面對自己的限制,臣服在脆弱面前,知道生命的衰老和孤寂,不是悲哀,而離群索居,反而能讓我們更擁抱社群,接受社會對我們的關照。

在生命的末了,疾病的來襲,能讓我們鬆動許多觀念的執著,不再用固執己見的方式,來決定兩人的生活方式,及兩人最後的生命結局。

為自己的人生寫下寬心溫厚的完結篇。

愛情最可貴之處,除了愛戀的激情、更多是相濡以沫的陪伴,以及彼此忠貞堅定的承諾。而堅守承諾雖是可敬的情感,但面對屬於人的限制,我們不得不去衡量自身的能力,和許諾的當下的時空,來重新考量誓約是否仍要緊握不放,或是有可以讓彼此都更好的方式,不讓彼此的生命,走向一起毀滅的絕境。

在融洽的關係中,兩人相伴一生,相互依靠和照顧,但當有一方失去回應及照顧對方的能力,成為純然的依賴者,除了面對自己生命脆弱處的難堪,也面對造成對方負擔的歉意,使致兩人關係必起波瀾,沒有人可以在原本緊密和諧的關係中,只做一個「沒功能者」。

而為了當初的承諾和那份心疼與不捨,無法輕易捨下對方的人,忘卻自己的有限,不敢也不願輕放對方所託付的終生,即使自己背負沉荷,幾近無力、無助,仍不敢輕易呼救,輕言放棄。

這種承擔和堅守承諾,絕對有愛的成分,但也不只是愛的成分。

如果一份愛的承諾,是放棄考量現實的能力和處境,是不顧什麼對彼此才是最好的安排,只是固執地、僵化地認定非要怎麼做不可,而讓雙方的生活,漸漸走進死胡同,陷入黑暗,這樣的愛,恐怕也是盲目,和自以為是的愛,更是一種只在乎自己的感覺的愛。

我們當然都希望,在兩人都有功能照顧自己的情況下,能彼此照顧,一起共度屬於兩人的老後生活。但是當其中有人失去能力,並且受困於行動上的阻礙,那麼,排除了所有外界的照顧及救援可能,無疑是將照顧生命的重擔,徹徹底底攤放在另一個人身上,直到有最後一根稻草壓垮兩人,一起崩塌毀滅。

所以,認清事實而放手,絕非狠心,或是背棄承諾,而是接受兩人的生命都有限制及脆弱,在生命最後的課題上,彼此都需要學會,不將對方視為照顧自己的消耗者,能及時為自己所需要的醫療處置,做適當的安排。

親密關係,或是親子關係,都不是用來做為防老、防沒人照顧的義務承擔者,在現今的文明社會,我們有越來越多開放的思想和具體的策略,可以去了解,如何為自己做老後、病後的醫療及生活安排。

我們雖無法預期自己哪一天離開人世,卻能計畫以什麼形式和過程,為自己的人生,寫下想要的完結篇。我們一生辛勞付出,也奮鬥支撐,最後,即使步入生命的黃昏,也希望生命所呈現的風景,是黃昏的寧靜和優雅。

如果為了自己所執著的某些觀念,忌諱和排斥去安排更好的照顧方式,而將彼此逼到懸崖邊,讓彼此深陷難以解脫的束縛、牢籠中,成為困獸之鬥,那生命的結局,又怎麼可能會是安穩而寧靜地向這個世界告別呢?

或許我們都可以思考,如何安排最後的日子,可以減少彼此心裡的遺憾和悲痛。

當愛還在,我們倚靠為支持,但要如何做,才能不致將愛磨損,直至殆盡?

生命的真實與現實就在於:我們活著,就無法迴避老病死;因為無法逆轉或避免,當那樣的情境來臨,我們可以想方設法,讓彼此都輕鬆一點、好過一點。

老病之苦,絕對少不了,所以我們都需要有不同的照顧者、專業者、幫補者,來陪同我們走完最後一程。這過程當然無法事事盡如己意,卻能體會:寬容,是放過自己,也放過他人,最寬心溫厚的態度。

《愛.慕Amour》

導演:麥可.漢內克
編劇:麥可.漢內克
主演:伊莎貝.雨蓓/尚路易.坦帝尼昂/艾瑪妞.麗娃
類型: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法國
語言:法語
臺灣上映時間:二○一三年三月
片長:一百二十七分鐘

作者|蘇絢慧

諮商心理師,作家。目前是璞成心遇空間的創辦人及總監。曾任醫學中心安寧療護中心社工師、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多年。專業助人工作經歷20年。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專業領域在自我心理發展、早年傷痛療癒、自我覺察與探索、失落悲傷諮商及陪伴工作、情緒轉化及自我照顧、人我關係及情緒界線等。長期帶領專業學習課程、心理成長工作坊及團體,觸及臺灣各地區的機關單位外,也在中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華人地區,進行心理專業教育工作,推動華人社會及個人的心理健康及成長。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究竟出版《敬那些痛著的心:蘇絢慧的暖心放映時光
責任編輯/蔡昀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