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設大學後的教改遺毒:「6分就能上大學」讓台灣學生競爭力裹足不前

2019-03-25 09:50

? 人氣

然而,在台灣的教育制度下,補習班生根已久,是否會因免試升學制度,鬆綁學習壓力後,就能抑制其存在與成長?這或許言之過早,尚待觀察。但補教業至今能沿襲不衰,必定有它在結構中不可或缺的功能,這些功能與學生息息相關,甚至影響未來出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補教業的存在,普遍原因是讓孩子在同樣的學校教育基礎上,有更多的競爭利器,於是家長把孩子送到補習班,期盼補習班老師利用統整後的教材,較易吸收的教學方式,將學生於一片齊頭的草地中拉拔起來。

試想如果補習班消失,家長即少了一個學校以外的學習管道可解決孩子的課業問題。若寄望兒女成龍成鳳,家長卻又使不上力,那要向誰求助?如果孩子對學科又不是特別有領悟力,光靠自己的力量,可能吃力又倍受挫折,也不知道自 己的讀書方向是對是錯,遇到這類情況時,家長跟學生該何去何從?

「辦學認真」的補習班至少解決了上述困境。因為班內除了有老師可以引導,也總會遇到向上的學生互相切磋。對於程度較好的學生,有時也需要棋逢敵手,才能發揮潛能。如果一直處在均質的環境,積極會削弱成怠惰,憂患會質變成安樂,沒有實質競爭,追求課業易趨於乏味。對於擁有國、高中學齡孩子的雙薪家庭而言,補習班至少是一個令家長有起碼的安心又能讓孩子保持學習進度不致落後的場所。

另外,我們還可以參考日韓兩國的現況。這兩個國家的課業壓力之大,補習風氣之盛,我不須在此贅述(日本補教業的規模大到在20年前就已上市股票)。當然那是奠基於他們從小開始的激烈競爭(日本)以及好鬥不服輸的民族性(韓國),但他們目前在世界上的經濟實力也確實領先,尤其是韓國。

從過去的日劇到目前的韓劇,在各式各樣的電影與電視劇內容中即可理解,日韓的學生幾乎在大學以前,都要經歷過學校與補習班內的同儕競爭與高壓環境,才能在社會上謀求生存空間。可是在台灣,每當這樣論點出聲後,馬上就有人批評日韓的學生不快樂如何、如何,彷彿我們鬆綁減壓的「快樂學習」就能創造出與世界競逐的競爭力!

由此可知,補習班是整體政經社會結構變動下的產物,為了競爭應運而生。雖然依著產業轉型,補習班的經營淪為商業化、服務化,但其部分取代學校與家庭的功能,仍是無法動搖補習班於整體教育環境中的角色與地位,只要有競爭的 必要,補習班便有其安在的理由。如果教改只是一味的為了抵制補習班的存在,反而有造成教育體制混亂的可能。

作者簡介|補教名師  楊正

建國中學畢業、台灣大學理工科系畢業。現任〈楊正數學掌門人〉、媒體封號「數學王子」,深耕台灣補習教育產業多年,曾在大型補習班帶領過至多650人的班級一同上課;聯考趨勢掌握神準,猜題命中率達神人及標準。除了熱衷教學之外,更發自內心真誠關切學子課業之外的心智與生涯發展,是一個落實以「全人教育」為己任的全方位導師。

本文為渠成文化《直言正道:那些無關考試,卻非常重要的事》數位出版
責任編輯/陳憶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