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揭露大饑荒殘酷真相 中國禁止作者楊繼繩赴美領獎

2016-02-18 09:00

? 人氣

作者將書命為《墓碑》其中一個意涵是怕萬一自己遭不測,也算是先替自己立了個碑。(取自網路)

作者將書命為《墓碑》其中一個意涵是怕萬一自己遭不測,也算是先替自己立了個碑。(取自網路)

揭露中國大饑荒地《墓碑》一書的作者楊繼繩,在2015年底榮獲了美國哈佛大學所頒發的「萊昂斯新聞良知與正直獎」(Louis M.Lyons Award),然而當楊繼繩準備赴美領獎時,卻遭到他以前所任職的新華社禁止,無法如願成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楊繼繩獲獎 新華社:從未聽說 無法回應

2008年在香港出版的《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一書,揭露了中國1958年到1962年大饑荒的「人為」真相,而該書的作者楊繼繩,正是中國官媒新華社的退休記者。楊繼繩獲得哈佛大學的「萊昂斯新聞良知與正直獎」,因為他對於20世紀其中一個相當致命的「人為災難」做了如此無畏又具有企圖心的報導。

大饑荒時期中國政府的口號:「寧欠血債,不欠糧食。完成糧食任務就是血的鬥爭」。(圖為《墓碑》一書封面)
大饑荒時期中國政府的口號:「寧欠血債,不欠糧食。完成糧食任務就是血的鬥爭」。(圖為《墓碑》一書封面)

美方原訂於2016年3月10日於麻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進行頒獎,在傳出楊繼繩被禁止出國後,《衛報》記者詢問新華社關於頒獎一事時,對方卻表示,「從來沒有聽說楊先生接受了一個獎,所以我們不能給你任何回應」。

《衛報》記者15日致電欲進一步與楊繼繩先生聯絡時,他也表示不願意多談。外媒進一步評論,「旅行禁令是中國毒政治最新的跡象」。

哈佛:樂觀看待楊繼繩出席領獎

儘管如此,該獎項的主席麥克唐納(Hamish Macdonald)和西蒙斯(Dabra Adams Simmons)發表聲明表示,我們依然樂觀地認為中國的記者兼作家楊繼繩會被獲准在2016年3月10日、星期四,前來哈佛大學接受年度的「萊昂斯」頒獎。

楊繼繩告訴《衛報》記者,「我有很強烈要找出真相的慾望。我被騙了,我不想再被騙。」。(截自推特)
楊繼繩告訴《衛報》記者,「我有很強烈要找出真相的慾望。我被騙了,我不想再被騙。」。(截自推特)

2015年11月,楊繼繩曾到瑞典接受史迪格拉森獎(Stieg Larsson Prize),表彰其在大饑荒當中展現了尋找以及揭示真相的新聞勇氣。

中國早年也曾對其肯定

現年75歲的楊繼繩,出生於1940年,經歷過1958年的大饑荒,也走過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他在1968年進入新華社天津分社擔任記者,而後陸續擔任新聞調查部主任、香港《中國市場》雜誌編輯等,1984年被評為全國首屆優秀新聞工作者,1992年更被評為享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楊繼繩在擔任新華社記者期間,甚至是退休後,依然繼續評論、寫作,相繼出版了包含《中國各階層的分析》、《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等書,而最有名的便是2008年出版,甫獲獎的《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

生逢饑荒與文革 「立碑」要世人勿忘災難

與其說《墓碑》是出自楊繼繩之手,不如說這本書正是楊繼繩所處時代下的產物。他在前言中說到,「書取名《墓碑》,一是為他那1959年餓死的父親立墓碑,二是為三千六百萬餓死的中國人立墓碑,三是為造成大饑荒的制度立下一個墓碑。四是如果因寫此書而遭至不測,也算是為自己立個墓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