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餘年創作淬煉 「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 探索內在生命能量之旅程

2024-05-20 23:52

? 人氣

「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展場照。(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展場照。(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自5月18日至9月8日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二樓正式開展,呈現藝術家許雨仁1970年代起至今橫跨50餘年之創作,包含各時期的水墨、油畫、複合媒材、書畫作品,以及藝術家個人的手稿、筆記等,為其首次大型階段性回顧展覽。今(5月17日)舉辦開幕典禮暨記者會,北美館王俊傑館長指出:「許雨仁雖以水墨作品受注目,然而其創作內容及思考極為多元且具獨特性。回顧許雨仁的創作歷程,不僅作為理解現當代美術系譜中,有關水墨與各種繪畫類型的交互變革與創新,更展現他對於藝術的熱愛及內在本質的追求,並不斷超越自我侷限的探索過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展覽標題以「溺、浮、沉、洄」為名,藉此傳達許雨仁沉浸創作中深究藝術的本質,字詞間有關水與動態的意象,映現藝術家泅泳於人生經歷的浮沉復返間,仍堅持創作的精神。本回顧展由北美館策展人廖春鈴、林宣君策劃,整合美術館典藏、民間機構與藏家的收藏,展出三百餘件水墨、油畫、複合媒材等系列作品,及呈現藝術家甚少曝光的手稿、速寫,溯源其繪畫發展之歷程。展覽規劃七個子題「從佳里到台北,從台北到紐約」、「雄山大水,誰知多少?」、「立在石堆裡的自畫像」、「不盡的山山水水石石」、「點、生出了斷點斷線」、「墨墨純純,色色生生」及「慢然鬆生」,命名摘自藝術家不同時期的筆記詞句或作品標題,試圖貼近藝術家的視角與心境,提點出其創作歷程及各階段的發展與突破,呈現個人既是探索藝術、亦是思辨人生的波動痕跡。

許雨仁的作品類型包含水墨、油畫、複合媒材、書畫等,在東西方藝術的探索之中,對水墨的探究與筆墨表現的開創未曾間斷。1996年,許雨仁首次以水墨作品發表個展,迥異於之前油畫濃厚稠密的風格,其水墨畫用筆清簡、畫面採大量留白,他將記憶中綿延無盡的自然景致,切割成零星築構的片段風景,以此憶寫生命歷程並回應現實的環境變化,並透過紙幅、筆法、空間佈局、題字結構等形式,鬆動傳統筆墨規制,開展當代水墨的嶄新視角。

文字亦是許雨仁作品中風格獨具的存在,其作品經常見由疊字、短句構成的詞句,可以與圖像形成既記敘又互補的對應關係,有時候甚至成為作品的標題。藝術家指出源自於耳語記憶中,童年時祖母經常以疊字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他亦透過文字層疊轉化語意,以隨筆或格言般的韻文,藉由圖像語彙結合文字的韻律,融入他對生命的感懷。近年以「慢然鬆生」的心境為創作之道,〈小島尾尾浪‧波的書焦墨寫〉為長達近26公尺的橫幅作品,藉由筆刷行走的墨色濃淡,混融、鋪陳出似書亦畫的視覺意象,體現潛意識般的情感深意,映照著關於生命悠悠的詩篇。

綜觀許雨仁階段性的回顧展,展現其不輟探究繪畫的各種表現,於具原創的景致中精煉地傳遞個人對於自然土地及生命境遇的哲思。本展覽亦規畫教育推廣活動,6月29日舉辦展覽漫遊,由藝術家許雨仁、藝術研究者張芳薇(前北美館副研究員),一同帶領觀眾發掘藝術家筆下蘊藏的原創性和生命故事;8月10日藝術家工作坊,則由藝術家引導大家探索畫筆的各種可能。相關展覽及活動資訊請參見北美館網頁(www.tfam.museum)或追蹤臉書專頁(臺北市立美術館 Taipei Fine Arts Museum)關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