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困境反噬習近平政權?經濟學人:「躺平」一代將改變中國命運

2023-08-23 09:10

? 人氣

然而現在,畢業生的前景變得黯淡無光,就業與經濟困境使他們深感痛苦,高等教育也不再是穩固職業的可靠途徑。根據《經濟學人》的統計,2021年超過70%的失業青年是畢業生。除了好工作難尋,房價還高得驚人。工作、買房以及養家糊口的樸素夢想似乎越來越遙不可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經濟學人》訪問了數十名年輕人,發現他們的感受幾乎一致,正如一位27歲的惠州青年所說:「我們沒有希望。」他和同齡人所感受到的痛苦,導致「躺平」和「擺爛」等流行語的出現。通過對社交媒體文本的情緒分析,《經濟學人》發現,中國年輕人的情緒正變得越來越消沉。

北京官員應該對這情況感到擔憂。年齡16至35歲之間的中國人多達3.6億,也就是約人口四分之一,他們的憂鬱情緒對中國的未來、經濟發展和中共的雄心壯志將產生深遠影響。

然而,政府卻並未針對年輕人的困境提供慰藉,反而是指責他們。去年,習近平敦促年輕人要拋棄「傲慢和嬌慣」的態度。國家媒體的社論則鼓勵他們「勇敢奮鬥」,將自己的青春獻給黨所定義的國家復興事業。對年輕人的壓迫感越來越嚴重,儘管「吃苦」已是中國社會老生常談,但這樣的呼籲確實會觸動那些已感厭倦的年輕人的敏感情緒。

2023年8月15日,北京一名送貨騎士在休息時滑手機。(美聯社)
2023年8月15日,北京一名送貨騎士在休息時滑手機。(美聯社)

磨練與奮鬥

中國年輕人並不是不努力。從小,他們就面臨巨大的學業壓力,必須成績表現足夠出色,才能在高考(今年有近1300萬年輕人參加)中脫穎而出。然而,年輕人越來越感到無力,無論怎麼努力學習或工作,都不會因此獲得更好的生活,他們稱這種付出不等於回報的狀態為「內卷」。

從數據上觀察,大學畢業生人數增加,但合適工作機會並沒有以同樣的速度成長。雪上加霜的是,大量在疫情期間決定繼續深造的年輕人,現在也加入就業市場,導致畢業生更加過剩。

問題之一是畢業生從學校獲得的技能與雇主要求的技能不匹配。一項對招聘平台的研究顯示,在一線城市,39%求職者至少比應聘職位學歷要求,多接受了兩年以上的教育。在其他城市,這個比例更接近七成。社交媒體上流傳高學歷年輕人從事低技能工作的故事,例如河南中煙公司稱其工廠1/3新進員工皆擁有碩士學位。

科技業曾是中國年輕人的夢想職業。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驕傲地倡導「996」文化,但近年來,科技業員工也開始抱怨,而馬雲的回應卻是「996是一種福報」。

如今,許多年輕人尋求的是薪酬較低但穩定的公部門「鐵飯碗」。去年,約有260萬人參加了公務員考試,這個數字在10年前僅為140萬。如今,每70名考生中只有1人能夠被錄取。因此,很多人想辦法報考偏遠的行政區,以增加錄取機會。23歲的吳曉梅來自貴州,她抱怨說,附近省份的人湧入她的家鄉,使得當地人更難以獲得公部門的職位。最終,她決定在另一個省份小城鎮的學校任教,因為那裡的競爭較少。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娪嫣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