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娟專欄:天母磺溪生態秘境,何需親水步道破壞生態?

2017-12-12 06:40

? 人氣

天母磺溪。(朱淑娟提供)

天母磺溪。(朱淑娟提供)

台北天母磺溪,以磺溪橋為界,下游、中上游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面貌。下游是鋼筋混泥土步道,中上游到永和橋、堉琪橋則是一段擁有峽谷地型、完整植被的帶狀性森林生態系統,是台北難得一見的生態秘境。但台北市政府應議員要求,打算在河中做親水步道,6日的說明會中,當地民眾憂工程破壞生態群起反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由於反對聲浪大,台北市工務局水利工程處副總工程司張坤城承諾,這只是可行性評估,沒有一定要做,後續程序一定會再跟居民溝通。

一個好好的野溪生態,為什麼非在水中做步道不可?工務局委託的顧問公司也說這裏的生態完整,因此會好好保留原始面貌,並結合磺溪周邊特性,做2公尺的臨水步道,同時在河道中間做天然砌石步道,讓民眾跨河通行,運用不同石塊做堆疊,保持漂亮的曲線,讓民眾可以親水。預計2020年就要完工。

但天母居民的想法不一樣,80多歲的住民戴吾明提到:「天母的珍貴就是因為生態保留好,大家都忘了當初我們是怎麼保留下來的,現在又動腦筋要改成過去的樣子,不能因為它美麗所以要去動它,這是環境倒退的做法。」

原始風貌就很美,何需不當工程?

在磺溪可以看到不同的步道面貌,市府所謂的第一代步道,位於士林法官學院附近,有1.2公尺的防洪牆,設計相當生硬。有了這個經驗後,當明德橋到大使館附近要做步道時,居民就提出意見,後來步道的設計就有改進。而市府多年前曾在磺溪橋砍樹要把提防加高,後來也因居民抗議而作罷。

天母居民就是因為環境意識高,凝聚力又強,發現市府有什麼不當設施時,就會奔相走告,並合力反對,守護自己居住的社區,受到外地人的尊重。

台南社大研究員吳仁邦當天來到當地現勘,他驚訝原來台北都會也有這麼漂亮的秘境,他在說明會中說,這裡有這麼美的峽谷地型,也有台灣最引以為傲的生態系統,即使是冬日,走在這裏還有鳥、有昆蟲。而且沿岸社區已經有很多綠色步道,在這裏散步非常賞心悅目,不明白為什麼還要再增加一條親水步道。

另外,吳仁邦比對2015年、2017年的當地照片,發現即使台北這兩年發生多次暴雨災害,但磺溪中上游的改變不大,表示這裏已經是一個穩定的生態系統。做步道以為對居民好,但可能因為工程擾動,反而破壞磺溪的穩定性。

居民也擔心親水步道有安全疑慮,一位媽媽說:「如果這裏有步道,我也不會讓我小孩來這裏。加上磺溪有水質汙染問題,市府如果想在這裏做什麼,應該優先改善汙水,否則在汙水邊做親水步道也沒人敢去。」另外有了步道後,這裏可能增加外來遊客,未來交通問題也不見市府提出任何評估。

磺溪(臺北市)/紫明溪(亦稱南磺溪),攝於臺北市北投區明德橋往大屯山及七星山方向遠眺。(Cuaxdon ∕維基百科)
磺溪(臺北市)/紫明溪(亦稱南磺溪),攝於臺北市北投區明德橋往大屯山及七星山方向遠眺。(Cuaxdon ∕維基百科)

民調八成同意?公聽會卻有九成民眾反對

而市府在說明會中提出的民調數據也疑點重重,工務局強調,磺溪流域周遭有17個里,其中天玉里、天母里、永欣里配合調查,今年七月在現場做了250分問卷,受訪者六成是天母住民,88%對設親水步道持正向態度。

不過民眾當場質疑這個民調有問題,戴吾明說:「剛說八成的人贊成,我就住在磺溪上方,沒有人來問過我這個事,這民調是怎麼做的?」

住在大使華廈的劉聚元說:「我們大使華廈75戶、天母新城100多戶、石濤園100多戶,從永和橋到磺溪橋就我們這三大社區,沒有任何人知道這件事。」

市府自己做的民調稱有八成民眾贊成,但很奇怪的是,說明會現場卻幾乎一面倒反對,不只是當地的草山生態文史聯盟,而且沿岸各大社區都有居民出來反對,顯示台北市政府所做的民調,呈現代表性不足的疑慮。

張坤城說,這個計畫是應議員要求才提出,並說議員是基於「好意」,但議員的意見不一定能代表居民的意見,為了讓居民有更多參與,務必舉行更多公開會議。而一個難得的都市生態秘境是否應該再增加工程,也應該更多的考量。

*作者為獨立記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