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議員批柯P無群眾基礎 「贏在媒體炒作」

2014-06-18 18:03

? 人氣

呂秀蓮召開「變調的民主:民調」說明會,左起桃園縣議員許森能、前副總統呂秀蓮、桃園縣議員梁新武、世新大學副教授吳統雄。(余志偉攝)

呂秀蓮召開「變調的民主:民調」說明會,左起桃園縣議員許森能、前副總統呂秀蓮、桃園縣議員梁新武、世新大學副教授吳統雄。(余志偉攝)

桃園縣議員許森能18日在「民調:民主變調」記者會上,對台北市長在野整合發出不平之鳴,指稱柯文哲參選市長以前,毫無地方服務經驗,高知名度是來自媒體炒作,但對於本來就從政的參選人來說,例如姚文智,是從地方一步一步踏上來,有堅強的實力後盾,只是沒有刻意操作,民調才有落差。「如果說在民進黨本身付出那麼久,有相當貢獻以及群眾基礎,卻輸給媒體寵兒,就要支持他來參選,對於長期以來在服務的這些民意代表,情何以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以民調作為選戰時的情勢、策略依據,是當今選舉的常態,但針對民調的精確性、可信度與透明度,前副總統呂秀蓮18日召開記者會提出質疑,並呼籲表示,未來若要繼續做民調,就要認真看待民調的問題。

呂秀蓮說,民調很像古時候一碰到事情就求神問卜,是民主時代的另一種迷信,如今朝野兩黨的台北市長黨內初選都用民調來決勝負,但她4個多月以來,到很多場合都會問大家「你接過民調電話嗎?」卻總共只遇到10人說接過。呂說,尤其現在絕大多數人都用手機,真的在家裡接電話的很少,做民調時卻都還打家用電話,不是手機,造成嚴重偏差。

呂也說,她拜託過世新大學資訊管理系副教授吳統雄替她做民調,吳表示至少要做1個月,但現在很多民調一下子就做好了。此外,民調的透明度也有問題,做民調的公司可能有幾十個訪查員在打電話,「可是第一線電話沒有錄音」,呂質疑,民調欠缺登錄的監督機制,候選人覺得有問題也無法調出來看。

呂表示,回顧歷史,有問題的民調可以欺騙、誤導一個黨,影響候選人,2012年總統大選前,蔡英文民調贏6.4%,開票卻輸6.2%,這種落差值得研究,她強調,不是說不能做民調,而是未來若要繼續用這種方式,就要認真看待民調的問題。

桃園縣議員許森能則指出,柯文哲勝出台北市長民調,但柯在參選市長提名之前,「有在任何的地方進行服務工作嗎?其實他是沒有民意基礎的!」許說,柯沒有實際的在地服務經驗,之所以有這麼高知名度,跟媒體炒作有絕大關係,但對於本來就從政的參選人來說,例如姚文智,是從地方一步一步踏上來,有堅強的實力後盾,只是沒有刻意操作,民調才有落差。

許打抱不平說,「如果說在民進黨本身付出那麼久,有相當貢獻以及群眾基礎,卻輸給媒體寵兒,就要支持他來參選,對於長期以來在服務的這些民意代表,情何以堪?」許認為,除民調以外,政黨應對候選人本身的各項表現打分數,加總作為依據,不能光靠民調來決定。

世新大學資訊管理系副教授吳統雄則說明,假設民調預測大贏,實際上與選民結構有差距,這樣的數字對黨部或候選人,都會造成競選策略上的戰略誤判。吳也表示,他在台灣推動電話民調30年了,認為民調必須因應社會變遷,在方式上以有所改善。

吳指出,民調不精確的可能原因包括主觀作假,以及客觀上的知識與技術不足,前者可能明示、暗示叫委託人朝怎樣的方向進行,但以黨部主導的民調來說,這種作假的可能性極微,因為候選人會派人去觀察。

因此,吳分析知識與技術的問題,他表示,台灣很多家民調公司,其實使用的都是同一套系統,同樣一個錯誤的工具,當然都錯得一樣,以「隨機性」來說,如果要讓每個人都有平均被抽到的機會,掌握母群清冊就很重要,也就是所有選民的名單,但如今不比30幾年前,很多人的家用電話都沒登記,甚至超過登記的人,母群清冊不完整,而且社會環境改變,並分每個人都每天在家,作息時間不同也影響抽樣。

吳也說,許多民調出來,都強調樣本的性別比例符合台灣性別比例,但大家應該思考,「民調公司是怎麼做到的?」吳指出,這其實是生活中的小細節,打電話到一般人家裡,接電話的機會不是男女均等,常常是女主人去接,所以民調公司就是訪到足夠的女性樣本後,停止,之後不准訪女生,變成配額抽樣,等於是先想好結構,再把人放進去,也形成誤差的來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