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稅改當然是地雷,政府終難迴避

2017-07-01 08:10

? 人氣

林全的稅改當然是另一個地雷,但政府終難迴避。(顏麟宇攝)

林全的稅改當然是另一個地雷,但政府終難迴避。(顏麟宇攝)

原訂6月底提出的稅改方案,行政院考慮到要完成年改、前瞻條例之後再提出,「以免成為第3個風暴」。行政院的顧慮有道理,但不論早提晚提,稅改恐怕已註定成為下個風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財政部的稅改方案,原訂是6月要提出,而且大致的方向與輪廓都已完成,不過,媒體報導指出行政院希望在年改及前瞻條例兩個「主戰場清理後」,再正式公布稅改方案,才不致於成為第三個風暴。這種避免同時「多線開戰」,面對太多戰場的思維並無誤,也可以讓行政院每次就專注處理一、兩個棘手問題。而行政院把稅改往後壓,顯然也有警覺稅改可能引發的爭議與風波。

小英總統在接見產業與市場人士時,曾說過股市內外資不同稅率是她「心中的痛」,要求財經首長解決此問題。因此這次稅改的目的,主要是要拉近股市內外資稅率的差距。目前外資投資股市的股利稅率是20%,且採分離課稅;政府不敢拉高外資稅率,因此就要幫國內的股市大戶降稅。

現行國人的股利所得要併入綜所稅中,對高所得者而言,其邊際稅率大概就是40-45%。財政部的稅改方案,最明確的是應該會採分離課稅,稅率則可能是單一稅率25%,或是三級稅率10%、20%、30%。至於其它內容包括:為吸引人才,45%的最高稅率降回40%;為補稅損,企業的營所稅率調升1~2%。

這套稅改方案確實是有引發另一場風暴的「潛力」,稅改定案後,不論是「肥」了誰、又瘦了誰,總會有話說,更何況,這次的稅改方案還真是大有問題。

這次的稅改方案的核心當然就是取消兩稅合一。過去實施兩稅合一的理由是避免重覆課稅,但近年全球的賦稅思潮與實務面早已改變,當年實施兩稅合一的國家,不是廢除就是大幅降低股利所得的扣抵比例。例如德國直接廢除、法國把抵扣比例降到15%,其它仍實施兩合一的國家,扣抵比例少有超過30%者。國內在2年前訂富人稅時,把原來百分之百扣抵的比例降為50%,結果引來股市大戶們的反彈,不斷以內外資稅率差距為由要求降稅。

而行政院的稅改把股利所得改為「分離課稅」,就是對這些大戶的「從善如流」,也是屈服在其壓力下,因為,所有統計數字都說明股利所得的主要獲利者就是富人與大戶。

風傳媒稅改專題根據財政部賦稅資料計算後的結果顯示,稅改後受惠最多者就是原來的稅率最高、居全國金字塔尖的1萬多戶報稅戶,單是股利所得部份,平均每戶就享受444萬元的減稅利益;等於532億的減稅利益全由這1萬多戶富人享受。

另外一份數據也說明同樣的事實─國內每年發出的股利所得大概在台幣7000億左右,其中超過一半是家戶淨所得在235萬元、適用稅率30%以上者拿走,如果以比例來看,這些家戶占近600萬報稅家戶的不到2%;再以所得最高級距的那1.2萬戶家庭看,股利所得占其所得的比重是超過7成。

這種完全倒向富人股市大戶的稅改方案,大概不會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網路上也該不會是一片讚美,說林全這個「財稅專家」好棒棒吧?民間公平賦稅聯盟等團體,恐怕也不易說服自己接受這個稅改方案。

而在幫富人、股市大戶減完稅後,為了塞塞升斗小民的嘴巴,綜所稅的扣除額可望調高;而為彌補稅損則要調高企業的營所稅率,原本要由17%調為20%,但因企業在一例一休中受傷,加上美國等其它國家又走在減稅風潮中,因此調升幅度可只有1、2個百分點。

不過就這1、2個百分點,大概企業界也不會欣然接受、一起支持林全稅改,這些原本就與綠營政府不怎麼對盤,1年來飽受政策之害的企業,大概又要翻臉一次。更何況,這次企業翻臉也算有道理,政府怎能給「用錢滾錢」的富人個人大減稅,卻對實際生產、創造就業的企業加稅?

過去10年多次的稅制改變,不論是降遺贈稅率、營所稅率、取消證所稅等,理由都是為了促進投資、促進經濟、拉抬股市等,但實際效果幾乎看不出來。那些,這次林全的稅改又是所為何來呢?目標與效果真能達到嗎?提出這樣的稅改方案,蔡政府確實是要有面對另一個地雷、另一場風暴的心理準備。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