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味的爭議─我對於服貿協議本身的看法

2014-03-26 10:50

? 人氣

當然,這一切都是理想狀況,而且這扇門開了,不講中國得了什麼,在台灣社會,這種好處是誰才能享受到,我真的不知道。何況TPP是美國經濟圍堵中國策略的一環,而RCEP是擴大版的東協10+N,後者中國有很強大的影響力,兩者性質上是有些不相容的,小國當然是追求兩邊都參加,即使是日本、南韓也不例外。何況,不管台灣想要幹什麼,能跟中國比肌肉嗎?這是現實限制,講來心疼,但不能不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結論是很悲哀的,我們當然是可以要求、責成行政部門去與大陸重啟談判,那24條根本是沒什麼好討論的鬼話,重點還是那個表,而那個表是我們為了加入WTO,早就授權給行政部門去談的,立法院現在要不爽,可以做成決議,甚至立國內法,要求行政部門按立法院的要求方針去跟中國重新談附表的行業。

可惜的是,這早在談判前就該監督的東西,直到這個時候,大家才突然熱議起來,事實上早就過了最佳的時機點,我只能說,台灣人向來容易被政治熱、簡單的口號帶著走,所以對於行業開放項目的內容,一直無法聚焦討論。

因為,會關心的總是有力的利益團體,一般老百姓是無法也沒興趣去看這些開放行業項目的,所以有力量去遊說政府的利益團體,會把對他們有利的部分告訴政府去跟中國如此如此談,但是沒有組織發聲的行業,就沒有任何人會幫他們去講話,政府更沒有對口的公會去詳盡蒐集資料,具體地去為這些行業保留緩衝的空間。

誰最想要讓服貿趕快過?是台灣的金融業者,他們要登陸中國了,卡在這兒心裡很急,其他的弱勢行業死活,他們沒義務關心,在談判的時候,台灣不是沒討論,但是太細節太技術性的東西,又沒涉及自己的利益,誰又會去逐一去檢視那個附表(不是條文喔)?

現在台灣跟中國的行政部門已經講好了,依照WTO的精神,以及我國法律的架構,這本來就是行政機關可以自己決定開放的東西,立法院要來審,立場確實是有點怪,畢竟中國的人大只是橡皮圖章,不會跟國務院對著幹,所以中國那邊他們可以說了算。台灣這邊當然是可以說,我們的國會有意見,這個可能要重談。不過,我們的國會真的有強力表示過意見嗎?不要說別的,金融業就不那麼喜歡國會在這件事上意見太多,而立法委員誰不欠銀行錢呢?

知道了吧,就是你我過去的冷漠,造成今天的後果,只能想亡羊補牢了。與其說是黑箱,不如說它比較像是偷渡。說黑箱是為了宣傳,因為這樣才能為我們為什麼沒去關心解套。如果大家都帶著罪惡感,還會去響應運動嗎?

政府實際負責的人員很有限,根本做不到通盤評估及規劃(我或許可以很陰謀論地說,聽企業主說話就可以了),上頭交待要加強「宣導」,這是額外業務,十幾個科員根本支配不了宣導預算,預算當然是由上頭去控制要給哪家媒體去賺,輪不到科員決定。既然「異見」及「雜音」都可以用「逢中必反」來概括,社會反彈並不大,那麼就讓它直接過去吧,在科員政治的邏輯中,這種跳出來宣導的事,踰越了權責及倫理,又何必強出頭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