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諾貝爾醫學獎》日本「自噬作用」研究先驅大隅良典獲獎

2016-10-03 17:37
39,687人氣
2016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揭曉,日本「自噬作用」研究先驅大隅良典獲獎(AP)
2016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揭曉,日本「自噬作用」研究先驅大隅良典獲獎(AP)

2016年「諾貝爾獎熱季」3日揭開序幕,首先登場的是通稱醫學獎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由日本生物學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獲此殊榮,獨得800萬瑞典克朗(SEK,約新台幣3000萬元)獎金,頒獎儀式將於12月10日諾貝爾(Alfred Nobel)忌辰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Stockholm)舉行。

負責遴選得主的斯德哥爾摩卡羅林學院諾貝爾會議(Nobel Assembly at Karolinska Institutet)指出,大隅良典發現細胞的「自噬作用」(autophagy)運作的機制,因此獲獎。自噬作用可以想像為「細胞的大掃除」,讓細胞得以降解與循環再利用(degrading and recycling)內部的細胞組件(cellular components)。

大隅良典研究進一步發現15個與「自噬作用」密切相關的基因,為人類瞭解細胞內部循環樹立了典範。「自噬作用」一旦異常或其基因發生突變,可能會引發癌症、第二型糖尿病、神經疾病、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由此不難體會大隅良典的貢獻有多重要。

2016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揭曉,日本「自噬作用」研究先驅大隅良典獲獎(AP)
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揭曉,日本「自噬作用」研究先驅大隅良典獲獎(AP)

現年71歲的大隅良典出生於日本福岡縣福岡市,父親是九州帝國大學教授,他是家中老么,從小大量閱讀兄長贈送的自然科學讀物,啟發了對科學的興趣。後來他考入東京大學理科,研究所時期師從今堀和友教授,專攻蛋白質的生物合成研究,1974年取得東大理學博士學位。

1974至1977年間,大隅良典曾赴笈美國紐約洛克斐勒大學(Rockefeller University)3年,返國後回到母校東京大學,1988年成立研究小組。2009年,大隅良典轉往東京工業大學任教,目前是該校科學技術創成研究院特任教授。

2016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揭曉,日本「自噬作用」研究先驅大隅良典獲獎(AP)
2016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揭曉,日本「自噬作用」研究先驅大隅良典獲獎(AP)

什麼是「自噬作用」?

自噬作用(autophagy)是指細胞自體清理老舊的蛋白質、失常的胞器以及入侵的微生物的作用。科學家早造1960年代就注意到細胞的自噬作用。當細胞膜接受到養分或氧氣不足等訊息時,會將訊號往細胞內回報,此時細胞內的蛋白質和脂質會形成彎月狀的雙層膜構造,稱為吞噬泡(phagophore),吞噬泡會不斷增加新的膜,不斷長大將受損胞器或蛋白質包圍,最後形成自噬小體(autophagosome)。

自噬體如同細胞內的垃圾車和回收車,會與細胞中負責分解生命所需有機物質的溶酶體(lysosome)結合,分解老舊的胞器或蛋白質成小分子物質,如果發現可再利用的物質如胺基酸,則會回收利用,提供細胞能量,這便是「自噬作用」。 (相關報導: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大隅良典:要求科學研究「有用」,形同宣判基礎科學死刑 更多文章

大隅良典以麵包酵母闡釋自噬作用重要性  開啟後世研究新思維

從1960年代研究者就發現細胞的自噬作用,但當時對於自噬作用所知非常少,使得研究困難重重。直到1990年代初期,大隅良典利用麵包酵母闡釋自噬作用在細胞運作中的重要性,並指出該作用不僅在麵包酵母,也在我們的細胞中作用。

繼續觀看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作者喝杯咖啡支持他

請他喝杯咖啡
現正熱映中
更多文章
哥倫比亞公投未過關》4年和談努力竟化為一張廢紙 人民不渴望和平嗎?
台灣市場商機大,H&M、藏壽司都要加碼投資
「觀光客不應有藍綠色彩之分」,綠營南部4縣市提新陸客觀光策略
陳水扁可望出席雙十國慶? 中監:尚未收到申請
為什麼拜拜要用酒?近萬年前的酒也能複製出來的「啤酒考古學家」解密!
台南市議長補選再成格鬥場 2議員掛彩送醫 賴美惠重返寶座
敬老金再起波瀾 「柯文哲父母也有領」 藍議員籲將心比心
英國團隊首創愛滋病治療技術 病患病情出現「突破性進展」
想升遷看這裡!老闆挑CEO都先看這5個特質!
投資法規居國際後段班? 經濟部擬「專人專案列管」外商投資
垃圾堆裡藏商機!他靠撿垃圾在市區買豪宅、送女兒上名校,究竟怎麼做到的?
男女平等路迢迢》川普公然羞辱女性 美國性別歧視仍無所不在
上任後首度軍禮迎賓 蔡英文、宏都拉斯總統共簽貿推備忘錄
BBC觀察:「爆炸」的Galaxy Note7燒壞三星的招牌了嗎?
印巴衝突延燒娛樂業》巴基斯坦三城停播寶萊塢電影 印度電影業抵制巴籍演員、歌手
諾貝爾獎冷常識:不在死後追授獎項
台灣制服史:日治時期的榮耀象徵,為何到戒嚴時期就變成「毫無美感」軍訓服?
台灣參與國際組織頻受阻 醫盟:短空長多 離正常國家越來越近
電影《阿瑪迪斯》原聲帶指揮家、英國古典大師馬利納與世長辭
五大創新產業招外商 3年將投1660億 蔡英文:歡迎來台共創雙贏
被兆豐風暴吹倒,金管會首次正副主委同時折損
丁克華請辭獲准 曾銘宗不捨:台灣是一個理盲的社會
匈牙利公投》逾9成8投票選民反對歐盟移民配額制 但投票人數未過門檻
藍綠互卡相關法案 廖元豪批:朝野政黨刻意分化外配與中配
丁克華請辭,徐國勇:林全金融人事權未旁落,將儘速尋覓金管會正副主委
美台國防工業會議登場 李喜明率團出席 聚焦裝備取得與兩國業界接軌
《集遊法》2大限制未解,公民團體要求民進黨面對
不讓阿公老技藝失傳…女大生訪全台苦學經驗,盼成為「全台第一位女閹雞師」!
梅克爾對難民不再敞開大門?德國計畫向埃及轉移部分難民
中職不支援經典賽,吳志揚批體育署:不要動不動就扣國家帽子
從好萊塢鬼才導演提姆波頓電影《怪奇孤兒院》看見江郎才盡,只有基本分而已…
北市原民公務員全數「被動員」反陳情 議員要求揪出「府級」操作官員
7項絕美作品認識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出身家貧未能上大學,全靠自學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