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機場現場》獨居老人的自在:不想在安養中心被當貨品般照料

2016-06-13 08:30

? 人氣

郭奶奶的住處雖然不大,卻整齊清爽,她雖然獨居卻並未落單,搬來南機場10年,不僅每天有親朋好友來訪,不時還要抽空去里民中心參加活動。(曾原信攝)

郭奶奶的住處雖然不大,卻整齊清爽,她雖然獨居卻並未落單,搬來南機場10年,不僅每天有親朋好友來訪,不時還要抽空去里民中心參加活動。(曾原信攝)

與忠勤里長方荷生相約的這天,恰好一群螢橋國小的學生也來找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里長的期待:分區改建 保留社區脈絡

「里長,這裡為什麼要都更?」「里長,要都更的話,這裡的老人家該怎麼辦?」小學生們拿著筆記本,字正腔圓的念出學習單上老師擬的題目。早已回答類似問題不下數十次的方荷生,則試著盡量用淺白的方式解釋:

「南機場這邊,因為房子小、租金便宜,很多老人家和低收入戶之類的弱勢住在這裡。民國52年蓋的房子,到現在已經舊了、壞了,需要換一間新的,所以要都更。我的想法是,我們這邊2100戶都更要分區改建,才不會讓所有人一下子沒房子住。未來的中繼宅,也要讓學校和社區在一起,里民中心同時還要設托嬰、安親班和老人送、供餐設備,這樣我們用政府的錢蓋房子才有意義。」

南機場忠勤里里長方荷生說,南機場的都更,才可以讓弱勢居民有好的居住空間。
忠勤里長方荷生解釋,南機場整宅是民國52年蓋的房子,到現在已經舊了、壞了,需要換一間新的,所以要都更。(曾原信攝)

即使連小學生都在討論公辦都更,話題核心的南機場,日子還是照常進行。住在2期3樓的郭奶奶,仍在下午5點到忠勤里里民中心,替自己和隔壁的陳伯伯領便當,只是今天的話題多了「都更」這一項:「到時若是要搬厝,應當會足麻煩喔?」

20160613-風數據,公辦都更專題,南機場整宅位置圖
 

73歲的郭奶奶,10年前原與3個朋友在另一頭的萬華合租一間公寓,後來常見朋友特地跑來南機場這裡買豆漿,忍不住好奇跟來,剛好看到現在租的房子招租,租金5500,扣掉補助,每月只要繳500塊。房租便宜、加上房間乾淨,郭奶奶立刻決定搬家。

20160528-SMG0035-001-風數據,公辦都更專題,南機場整宅租戶郭奶奶小檔案。(曾原信攝/影像合成:風傳媒)
(曾原信攝/製表:風傳媒)

「別間都沒像我這間有舖木地板,而且還比較貴。」講到自己租了10年的房子,郭奶奶藏不住得意。小小的8坪空間,有自己的廚房、浴室,其餘空間則塞入床、衣櫃、五斗櫃和沙發,恰恰好夠一個人生活。

待在熟悉的社區網絡 獨居不寂寞

郭奶奶原是高雄人,30多歲時小弟考上台北的大學,家裡人擔心台北亂、不讓他來念書,做姊姊的便自告奮勇「陪讀」,和弟弟一起北上。兩人先是在萬華落腳,弟弟白天唸書,她則到四平街商圈擺攤賣衣服。幾十年來,弟弟成家、媽媽過世,郭奶奶則一直都獨身一人。可是她雖然獨居卻並非落單,搬來南機場10年,每天有朋友抬槓、親人探訪,不時還要抽空去里民中心參加活動,心境全無獨居之感。

住在隔壁的陳伯伯,同樣是獨居。75歲的他,眼睛近乎全盲,生活幾乎得靠照護人員每天來幫忙。剛搬來的前幾個月,因為對環境不熟,加上眼睛看不到,陳伯伯一度憂鬱症發作,後來靠著聽佛經才緩解。

20160528-002-SMG0035-風數據,公辦都更專題,南機場整宅租戶陳伯伯小檔案。(曾原信攝/影像合成:風傳媒)
(曾原信攝/製表:風傳媒)

8年前因飛蚊症引發黃斑部病變,陳伯伯的視力一天比一天差,5年前確定失明,只能請領政府補助度日。陳伯伯不願打擾哥哥一家、又不願住進安養中心,因此咬牙在萬華西昌街上租了間雅房,和10多個人共擠在頂樓加蓋下。陳伯伯形容,西昌街公寓就像鴿子籠,10個房間用夾板隔開,空氣不流通、隔音差,狀況非常糟;後來是照護人員幫忙找到了南機場的一人公寓,才讓他脫離「苦海」。

想吃就吃 獨居雖苦卻有自由

過去不是沒人建議陳伯伯直接住進安養中心、24小時由專人照料,「但住機構就會像貨品一樣」,陳伯伯說,自己住,想吃就吃,想洗澡也不用看照護員行程,雖然生活苦一點,但至少是自由的。

對郭奶奶和陳伯伯來說,都更既靠近又遙遠。之所以近,是一旦房子確定要拆除,他們就得搬家;之所以遠,則是租房的他們根本無法對都更表示任何意見。但眼下其他人正為了忠義國小存廢爭執不休,兩人也不急著擔憂。「政府總是變來變去」,郭奶奶笑說,要吵的事情太多,她只關心「厝要是拆了,去叨找同款的公寓?」陳伯伯則說,自己眼睛看不到,換環境容易緊張,但「我是應該被掃進垃圾堆裡的人」,若得搬家,只要負擔得起房租就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

尹俞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