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台灣學子的「終身大事」 那些年我們的大學聯考

2016-06-08 10:46

? 人氣

當年也是有成千上萬的考生參加台灣的大學聯考。(BBC中文網)

當年也是有成千上萬的考生參加台灣的大學聯考。(BBC中文網)

中國各地這幾天最熱鬧的話題就是「高考」,這就讓人想起了台灣在1991年之前施行的「大學聯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說起這個「大學聯考」和中國的高考還真有幾分相似,而且也都是進大學「窄門」的唯一通路。

理想學校

從1943年,國民黨政府開始在台灣施行這個所有的大學聯合考試招生到1991年改成所謂的「多元入學」,無數的考生在炎炎夏日之中奮筆疾書,就是為了要進入大學。

至於是不是「理想中」的大學,那就不一定了,因為那個時候是採取先按照志願填學校,接著按照考試分數按順序分發學校和科系。

早年分成甲乙丙丁四組、後來改為一二三四類別,考試的科目則是按照文理醫農工等等的不同學院各有不同,例如文學院的地理歷史、理工科的物理化學。

但是考試也有共同課目,例如英文、國文、三民主義還有作文,英文、國文、三民主義都有標凖答案,作文就不是了,雖然說可以讓考生發揮,但是評分卻是閱卷老師自由心證。

政治思想

大學聯考實施的年代也是蔣介石政府在台灣實施戒嚴的時候,作文題目也就可想而知,成為參加過大學聯考的人最為詬病或者引為笑談的一件事。

在那個年代作文題目無非就是圍繞著「愛國」或者「民族大義」等等被現在的人形容為「八股」的範圍。

三民主義這個當年必考科目,其實說起來也不難,因為完全都是靠記憶也就是背書,對記憶能力比較好的考生,這是一個「送分」的科目。

參加聯考的考生有的是從進入高中開始就為大學聯考而凖備,肩負著家人、老師的期望,比較富裕的家庭請家教、送補習班,條件比較差的也會學古人一般的「秉燭夜讀」、不過學校對頭髮長度有規定,男生平頭、女生齊耳根,所以大概沒法師法孫敬的「懸樑刺股」。

聯考、聯烤

聯考放榜
聯考放榜:家長焦急地看自己孩子的名字是不是出現的錄取榜單之上。

考試的當天,頂著炎炎夏日(聯考大多是在每年的7月初)大部份的考生全家出動,考生每節交卷出來,陪著「聯烤」的家屬馬上扇風遞水,為的是讓考生能抓緊時間準備下一門的考試。

兩天考試結束,接著就是等7月底的發榜,這段時間心情雖然忐忑,但是江山已定,勝負已決,大部分的考生就會利用這段時間遊山玩水,享受高中三年來難得的輕鬆。

發榜的當天,自然是幾家歡樂、幾家愁,落榜的不說,就算是榜上有名,如果不是理想中的大學或者是科系,除了唉聲嘆氣,還得決定是否明年再來。

不過對學校還有補習班而言,考中了的考生很重要,都會在佈告欄或者是其他顯眼的地方用大紅紙寫著「恭賀本校XXX同學高中XX大學XX系」,猶如學校除了古代的狀元、探花。

放鞭炮、送紅包、頒獎狀、考上分數前幾名大學的考生披著金榜題名的彩帶接受地方政府的表揚,家裏也少不了會收到「恭賀金榜題名」的花籃、禮盒等等的賀禮。

沒考上的,來不及吃醋、嫉妒,不是被家長關在家裏閉門苦讀,就是到補習班報名去了。

情景再現

聯考理論上來講,是為了公平升學,但是也造成了許多學生不滿這種升學的壓力,台灣在1991年之後改用指定科目測驗、學科能力測驗等等方式的多元入學。

多元入學實施了二十多年之後,社會輿論開始又認為對學生並不公平,而聯考雖然壓力大,但是相對而言比較公平,從當年的結果來看,的確為條件較差的家庭提供了升學、從而改善生活與前途。

因此有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應該廢止現行的多元入學而恢復大學聯合入學考試,是不是說,當年那種揮汗如雨、奮筆疾書的畫面又要重現台灣的校園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