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有明星症候群的創辦人

2016-05-06 06:50

? 人氣

創業家難免有明星症候群,其中當然不少是真的「明星級」。(圖片來源:臉書人辦人祖克伯臉書)

創業家難免有明星症候群,其中當然不少是真的「明星級」。(圖片來源:臉書人辦人祖克伯臉書)

在四月的一個晴天中,我和我的合夥人做了一趟很典型的當日往返倫敦的旅程。一早從巴黎南方的歐赫利機場出發,飛往同樣嬌小的倫敦城市機場,然後馬不停蹄地和三個已經進入我們最後投資決策階段的新創做最後的討論,傍晚再搭歐洲之星高速火車返回巴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返回巴黎的車上,我們照慣例跳過自己的車廂座位,直接前往餐車,一人一瓶比利時杜瓦啤酒地開始聊起各種新創相關的話題,特別是最近我們開始注意到的創辦人明星症候群的問題。

在上週的專欄《風險資本的決勝關鍵:交易流》中,我將新創投資組合比喻為一袋子的鴕鳥蛋:「在袋子裡放進二十個鴕鳥蛋,哪隻鴕鳥蛋所孵出的鴕鳥會在六七年後取得墨爾本鴕鳥競速大賽冠軍⋯⋯」

在文章中我列舉了幾項可能導致原本很有潛力的新創無法順利成長並完成投資退出的風險因子,其中我沒有提到的、卻是我們現在常常擔心,正是創辦人的明星症候群。

在Youtube和社群網路出現之前的年代,當然也有明星創辦人,但他們通常是在公司成功上市或被高價併購後,才會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字,屆時公司已經有豐沛的資源和組織結構,能夠容忍創辦人花更多時間在公開曝光上。

但今天我們確確實實活在安迪・沃荷所說的「每個人都有機會成名十五分鐘」的未來中:從TechCrunch DisruptWeb SummitSlushSxSW各種科技大會的演講機會,到Shark Tank新創實境秀,到史丹佛等明星大學所開設的創業家課程中的講課機會,乃至於大受歡迎的TED Talks和其授權的TEDx等公開露面機會,任何取得初步成果、有故事性和話題性的早期創業家,都有機會在各種網路錄影和直播的公開場合發表自己的意見,成為眾人目光的焦點。

關於創業家應不應該在創業初期耗費如此多的心思和時間在公關宣傳上,自然是有許多的爭議。表面看來,不斷的曝光和宣傳似乎有益於募資、招募人才甚至是吸引客戶和消費者,但隨著我和我的合夥人看到越來越多反面的例子,今天我們對於常常在各大場合中曝光的創業家,反而更加小心謹慎。

原因很簡單:我們並無法立刻判斷創業家是為了享受被鼓掌和提問、被拍照臉書轉貼的虛榮感,還是真心認為這樣的曝光可以加速公司在募資、招募人才甚至是吸引客戶和消費者的成長上。

換句話說:創辦人是不是患了明星症候群

症狀一:日常行程以曝光活動為優先

作為一個早期新創,每天醒來就要面臨很多的問題。特別是如果新創的服務或產品很快的就取得初期的市場認可並且開始高速成長,那麼創辦人每天醒來就得處理一大堆營運上的挑戰:網頁當掉、新產品開發延遲、誤把未完成的服務上架、結帳系統出問題、使用者不滿、員工士氣低落、男廁馬桶不通、廚房洗手台被貌似泡麵殘渣的物品堵塞⋯⋯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