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改食品原料提供消費者更多選擇權」潘子明教授專業解析基改食品

2021-09-27 11:10

? 人氣

食品原料千百種,而基改食品原料只是提供消費者更多選擇權(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食品原料千百種,而基改食品原料只是提供消費者更多選擇權(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基因改造作物問世至今已20多年,而在這20多年間,台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潘子明名譽教授參與台灣所有的基改食品原料案件審查,為台灣人的食品安全把關。本文專訪潘子明教授,藉由教授的專業見解,我們將更能透徹了解基改食品原料的市場價值與未來趨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基因改造技術可以發揮什麼功能?

一項技術能被廣泛應用,就表示該技術有存在的價值。潘子明教授簡要說明農作物使用基改技術的主要目的:首先是提升作物對於環境的耐受性,例如提供抗寒、抗旱、抗蟲、耐除草劑等特性,像是含有抗蟲蛋白的基改黃豆,可以減少昆蟲造成的損害而提升產量;其次是增加營養價值,例如增加維生素A含量的基改黃金米;再者基改技術還能減少有害人體健康的物質,例如基改馬鈴薯可減少炸薯條過程中生成致癌物質丙烯醯胺。

基改技術可以提升植物對於環境的耐受性,亦可提高植物的營養價值(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基改技術可以提升植物對於環境的耐受性,亦可提高植物的營養價值(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基改食品原料的安全,有專家把關!

擔任基因改造食品審查小組成員已20多年的潘子明教授,從第一件基改食品原料就參與審查的他,對於審查結果十分有信心,他表示:「我們審查委員憑藉著學術專業,作出最公平的判斷。如果這項基改原料對人體有不良影響的話,我們絕對不會讓他在市面上流通,也就是說,通過衛福部核准的基改食品原料,安全性是沒有問題的。」

他進一步表示,在基改食品原料的審查過程中,如果安全性資料不足,就會退件要求業者補齊更完整的資料,否則不能通過,例如曾有基改甘蔗之申請案,申請業者無法提供足夠有關基改甘蔗的安全性試驗資料,最終選擇自行撤案未能通過。截至2021年9月,已有153件基改食品原料通過審查核准上市。

潘子明教授說:「一般我們看待食品的安全性是這樣,如果經過一個世代(30年)都沒有重大安全問題發生的話,就可以把它當作安全的。第一個基改食品原料上市是1996年,到目前為止這些產品有全世界那麼多國家、那麼多人,吃了將近20多年,在這麼久的時間裡,從來沒有任何正式證據指出動物或人類吃了基改食物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他再次強調,通過衛福部審查的基改食品原料,其安全性已經過專家評估,民眾不需過於擔憂。

衛福部食藥署的基因改造食品管理專區提供民眾更多正確資訊(圖片來源:衛福部食藥署網站)
衛福部食藥署的基因改造食品管理專區提供民眾更多正確資訊(圖片來源:衛福部食藥署網站)

面對基改食品的安全性爭議,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ttee, EC)發起基改作物的長期動物餵食試驗計畫(G-TwYST),以公正、公開、嚴謹的研究設計,確認長期食用基因改造食品的安全性(https://www.g-twyst.eu),該研究中的2年長期動物餵食研究結果已於2019年正式發表於《Archives of Toxicology》(毒理學檔案)期刊。

根據該研究的亞慢性、慢性毒性/致癌性實驗結果,可以發現大鼠在食用耐嘉磷塞基因改造玉米之後,對於健康沒有不良的影響。而這項歐盟執委會嚴謹的動物試驗結果,證明通過安全性評估的基因改造食品安全無虞,同時也證明台灣衛福部食藥署、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日本厚生勞動省等各國基改食品安全性評估結果是一致、可信的。

資訊透明的時代,基改食品原料提供消費者更多選擇權

人人一手機、隨時可上網的時代,正確資訊不難取得,潘子明教授建議消費者可直接至衛福部網站,取得基改食品相關說明資料、審查規範等公開的正確資訊,若仍有疑問也可向衛福部發問。(路徑:衛福部食藥署官網首頁→基因改造食品管理專區)

而在市場上,基改作物大多具有產量提升、減少田間管理成本等優勢,可用較低廉的價格供應消費者營養來源。潘子明教授則表示,目前的科學結論皆指出基改食品是安全的,但政府不強迫消費者食用,而是讓基改、非基改產品並存於市場上,透過食品標示揭露基改資訊,提供民眾多方面的選擇權。

(本內容由美國黃豆出口協會委託製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