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各國教育政策異同不一 台灣如何走出自己的路

2021-05-11 18:20

? 人氣

從108課綱到教科書編審選用,看起來教育有新的方向,但還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圖/陳逸群)

從108課綱到教科書編審選用,看起來教育有新的方向,但還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圖/陳逸群)

台灣的教育政策歷經了多次的討論與調整,從以前的85課程標準到現在的108課綱,從九年一貫到十二年國教。對於目前以核心素養為主的改革方向是否落實及符合台灣的需求,而在亞洲各國在教育制度、教科書政策與教學現場又有那些與台灣不同的地方,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傳播科技研究所周淑卿教授特別分享了個人的觀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每一次教育制度的改變,對於內容詮釋的不同,影響的不只有教育制度,還有學生的受教權。(圖/陳逸群)
每一次教育制度的改變,對於內容詮釋的不同,影響的不只有教育制度,還有學生的受教權。(圖/陳逸群)

不同政策背景  影響教育制度及課綱變化

作為教育政策主體之一的課綱設計,與日本相比、台灣的修訂歷程較偏向是因應政策變化的偶然,周淑卿教授指出,日本的「學習指導要領」(相當於台灣的課綱) 是固定的每十年就變動一次,透過專責單位有系統地蒐集各方的時事意見,定期的提出檢討更新;而台灣上次的課綱修訂則是配合九年一貫到十二年國教制度的改變,目前雖然由國家教育研究院負責相關規劃,但關於是否定期修改課綱也有不同意見,之前就曾提出預先討論118課綱的想法各界就有不同意見。

至於目前最受關注、以核心素養為主的課綱,周教授點出雖然大家都認為是符合教育目標,讓學生能因應未來時代潮流的概念,但核心素養要如何詮釋方面不同學者有不同見解,該如何養成也有不少質疑,由於過去過去歐盟提的核心素養並不是針對中小學教育,所以養成的目標不應訂在完成十二年國教後就能讓學生完備所有面對社會所需要的能力,畢竟每個人發展的程度自然會有差異,核心素養可以是一個設定要邁進的理想。

教育應該是以孩子為主體,引導孩子探究問題,而非老師想教什麼就教什麼。(圖/pixabay)
教育應該是以孩子為主體,引導孩子探究問題,而非老師想教什麼就教什麼。(圖/pixabay)

教學現場老師難為  讓孩子探究問題才能發展核心素養

對於教學現場教師與資源能否滿足核心素養的課綱設計目標,周教授表示,學校和老師的能力要落實課綱目標,是作中學還是準備好再上路也是兩種說法,目前看起來是偏向前者,但對於核心素養的課綱設計老師本身就有反對和質疑的聲音,就如同當初九年一貫改革時,教改委員會提出以學習者為主體的方式也是一種翻轉的概念,其實老師永遠都要有更好的準備、要改變想法、不能以自己能教什麼為核心、也不要被只想教完教科書知識的想法綁住。

至於當前學生下課後還是為了升學進補習班,教改真的有減輕學生的負擔嗎?周教授認為只要有競爭就有學生的負擔,所有的學習都有壓力,在學習過程其實就是面對問題,從已知邁向未知,所以一定有挑戰,但背熟通過考試的壓力不是我們要的,教育應該是要讓孩子探究問題,透過探究及發現來學習,才能真正培養核心素養,而觀察思考及瞭解要透過知識技能和態度的整合,這種無法靠紙筆測驗考出來的素養才是學生真正需要的!目前因為升學還是家長老師最關心的事,所以未來也可能透過考招連動,讓高中選修課程等配套來強化不同取向,希望能有助解決國中課綱落實的問題。

新型態的教科書琳瑯滿目,但國家政策沒有趕上鬆綁,反而變成桎梏,阻礙教科書發展。(圖/出版社提供)
新型態的教科書琳瑯滿目,但國家政策沒有趕上鬆綁,反而變成桎梏,阻礙教科書發展。(圖/出版社提供)

從一綱一本到一綱多本  教科書自由化程度仍不足

在教學現場,除了教師相當重要之外,教科書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周教授觀察亞洲各地如陸、港、日、韓多偏向審定制,希望政府機能負起把關審查責任,可能與和東亞文化家長主義有關係,但各界期待未來教科書能不能像歐美一樣,有自己的品牌,有很好的自我規範,目前政府還是有不少介入之處,例如書價的部分雖然各國都有基準公式,但台灣嚴格的議價制度不甚合理,「好像用影印費在算」,幾乎完全無視於內容的研發成本,越來越壓低的價格也不符合物價指數,政府管控太強的結果,自然就缺乏了原本自由市場競爭下能創造的最佳教科書品牌。

此外,要檢視教科書內容提升幅度有限的問題,也要回頭來看編審選用的整體流程,「要有識貨的人好東西才能存活」,過去曾有過由縣市政府組成各界委員代表來選擇教科書,但贏者全拿的制度會影響出版社生存和競爭,日本也有區域採購責任制,由專任老師當代表來選書,但台灣有些區域城鄉差距太大未必合適,主要還是必須回歸選用者的態度,如果演變成市場上的出版社只迎合購買者(老師)的品味,卻比較少顧慮到使用者(學生)及付費者(家長)的需求,提升教科書品質變成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最後就未必能符合課綱設計的精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