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I三十而立系列報導】跨世代年輕人,跳脫自我舒適圈,成為台灣經濟生力軍

2017-11-14 14:18

? 人氣

ITI在校生:趙俞媛、蘇宬宇、陳熙(圖/外貿協會培訓中心提供)

ITI在校生:趙俞媛、蘇宬宇、陳熙(圖/外貿協會培訓中心提供)

編按:由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主辦、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執行的國際企業人才培訓中心(簡稱ITI),多年來為台灣培育無數菁英,在台灣經濟成長茁壯的過程中,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今年欣逢ITI成立三十周年,本系列報導特別邀請歷屆傑出校友,以及在ITI服務多年的工作人員,加上現在正在ITI研習的青年學子,一同現身說法,暢談自身的成長經驗,以及對未來的期許。

在結束了針對四位從ITI結業多年,已經事業有成的學長姐採訪後,這天筆者來到位於新竹的ITI光復校區;預定的採訪對象,是三位目前正在ITI進行研習的年輕人。他們分別是日語組二年級的陳熙、日語組一年級的蘇宬宇,以及英語組一年級的趙俞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跳離舒適圈:年輕人期許改變自己

不希望讓自己一直待在舒適圈中,想藉由ITI的訓練,讓自己蛻變,迎接未來更大的挑戰,是這三個背景互異的年輕人,進入ITI的共同初衷。

英語組的趙俞媛,從小到大都是在美術系科班環境,一路走來雖然十分順遂,卻在當上國中美術教師之後,毅然投考ITI,希望改變自己。

日語組的陳熙,從台大法律系畢業後,一直從事政治公關的專業工作;但也在工作數年之後逼自己轉型,成了ITI的研習生。

同樣是日語組的蘇宬宇,從正修科技大學畢業、當完兵後,在外商製造業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擔任技術研發工程師;但現在也正在ITI攻讀日語,並且學習各種從未接觸過的國際商務知識。

他們來自不同的地區、各自擁有不同背景;然而選擇進入ITI,對自己的期許則是相同的,就是透過密集的語言與商場實務訓練,讓自己的人生路程有所改變。

挑戰,從入學前就開始

對這些年輕人來說,雖然進入ITI的初衷,就是為了迎接更大的挑戰,但挑戰其實從入學考試就開始了。

趙俞媛回憶當初面試時,也是ITI畢業學長的主考官,問了許多刁鑽難以回答的問題,試圖看出每個考生的臨場反應。她記得當時被問到的問題是:「如果你是主考官,現在你面試的這些人中,你會淘汰誰?為什麼?」

當時她很有技巧地向主考官說明她對同學的觀察與優點分析,但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不但成功化解了原本可能的尷尬場面,也讓主考官對她的機智與抗壓性刮目相看;相較之下,另一位考生選擇「直球對決」,正面回答了這個問題,還認為應該被淘汰的那一位,就是趙俞媛;結果這位考生未獲錄取。

除了入學考試之外,精彩的挑戰在開訓後也一一來到。對日語組新生的蘇宬宇來說,除了全員住校之外,一大早七點半就要進行日語小考,驗收之前學過的句型與文法,以及預習接下來要上的單字單詞;緊湊的課程安排和作業,讓他著實花了一段時間才能適應。要是小考成績不理想,還得向日語老師報到,接受一對一的指導與練習。

但是這麼密集的訓練,也讓他從入學前五十音不識一個的超級門外漢,到現在短短三個半月,已經可以用雖然生澀但仍算通暢的日語進行兩分鐘的自我介紹,更將在年底挑戰日本語能力試驗(JLPT)N3日語檢定,這個程度的學員已能大致理解日常生活所使用之日語。一般要學習日語一年以上,才能有如此程度的進步;可見ITI的密集語言訓練,確實能在短期內讓學員的語言能力大幅進步。

日語組二年級的陳熙,對於早上六點半就得起床、晚上一點才能就寢,這樣緊湊的生活作息,她已經當成家常便飯;即將結業的她,對於ITI的課程,感到獲益最大的部分,除了充實的學習之外,就屬來自同學們的良性競爭,以及來自學長姐的經驗分享與提攜。

三十年的歷史、強大的校友提攜網絡

除了課程的安排之外,對ITI的校友和在學學員來說,最寶貴的資產,其實就是強大的校友提攜網絡。三十年來,ITI培訓出超過五千名結業學員,這樣強大的校友網絡,放眼台灣各個商務培訓體系,可說是絕無僅有,十分難得。

ITI校友傳承群英會,畢業校友分享經驗給學員。(圖/外貿協會培訓中心提供)
ITI校友傳承群英會,畢業校友分享經驗給學員。(圖/外貿協會培訓中心提供)

三十年來從ITI結業的校友不但人數眾多,遍及海內外,而且在各行各業都佔有一席之地;許多校友在結業之後,出於對ITI的感念,主動回饋ITI,不只在教學與招生方面挺身而出,擔任ITI的講座業師或口試委員,也提供學員不少諮詢與實習參訪的機會;每年更有約200多位校友回饋ITI,返校擔任為期一年的在校生職涯導師。

而在ITI學員畢業後的職涯發展上,更有許多ITI畢業校友直接從在學學員中獵才,將最具才華和潛力的學員,提拔帶進自己的企業工作。根據統計,自ITI畢業的學員,平均有九個以上工作機會,其中來自校友的提攜與選拔,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這麼一個強大的校友人脈圈,不但讓ITI的在學學員有機會吸取校友的寶貴經驗,許多人甚至在結業後依然大大受益於校友間的互助合作。筆者採訪過的ITI校友中,就有人回憶當初代表公司赴歐洲參展,在人生地不熟的當地,就受到從未謀面的ITI學長熱情接待,不但讓他順利完成任務,而且極為感動。

跨世代的台灣經濟生力軍

ITI和一般的人才培育機構,最大的不同之處,除了紮實的課程外,就是如此強大的校友網絡。這不但是在學年輕人相當大的後盾,也形成跨世代的力量,推動台灣經濟不斷突破難關,往前邁進。

看看這些在學的ITI學員,人人眼中都閃爍著對未來的希望,心中充滿著自信和期許。相信這些同學在ITI的培育與學長姐的提攜下,必定都能在各行各業中成為菁英戰將,完成各自的人生目標。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