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幸福財務把關?幸福退休不再感到焦慮

2017-08-08 14:44

? 人氣

什麼樣的財務自由度?阻礙台灣退休族的財務表現(圖/www.slon.pics@Freepik)

什麼樣的財務自由度?阻礙台灣退休族的財務表現(圖/www.slon.pics@Freepik)

整體分數正向 惟財務不及格

超高齡社會來臨!內政部公佈(註1)台灣在今年二月老化指數首度破百,達100.18,老年人口首度超過幼年人口,顯示台灣超老齡社會來臨。且根據統計(註2),國人104年的「平均壽命」雖達80.2歲創新高,不過,「健康平均餘命」平(註3)僅71歲,顯示老年人有近10年時間是必須仰賴醫療或他人照護才得以維繫生命,也凸顯退休金準備充足的重要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面對社會環境的轉變,施羅德投信因此攜手《遠見雜誌》及《政治大學商學院資料採礦中心》欲共同探究台灣退休族群的生活概況,因此發起「2017台灣退休幸福指數調查」,此指數為全台第一個參照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的指標,就財務、健康以及生活三大面向,評估台灣退休族群是否幸福的大調查。

此份調查中顯示,台灣退休族退休幸福指數平均分數為65.6分,整體表現正向。其中,健康自由度表現最高,為73.2分,生活自由度表現亦有66.5分,惟財務自由度不及格,僅59.2分,拉低整體退休幸福分數,且全台退休族不論年齡、性別、區域來看,財務自由度都是三者中最低。

影響退休財務自由度的「四大成因」

此外,細究這次的調查,可以總歸目前影響台灣退休族財務低分的四大成因

  • 成因1:行動小

首先,是對退休金準備處於「知道、但沒有行動」的表現。超過4成(43.2%)民眾認為目前財務不足夠負擔一輩子生活,更有近2成(19.8%)民眾對於未能好好理財,可能導致老後財務吃緊感到遺憾,可見台灣民眾對於退休後財務已感到壓力。

儘管民眾已對老後財務感到壓力,在退休財務準備的行為上依然處被動的狀態。調查結果可發現,約5成(48.3%)民眾未進行理財,且過度依賴他人,超過3成(33%)民眾完全依賴他人提供退休金。

  • 成因2:準備少

此次調查中,有超過七成(71%)的受訪者認為,如果要有一定品質的退休生活,以目前的財務水準尚嫌不足,退休民眾平均認為還需要420萬。

但實際上到底需要多少呢?根據世界銀行的建議,退休後的所得替代率要到退休前的約七成,才能擁有較高品質的退休生活。以台灣人均所得52,838元的七成、餘命25年,並以每年3%的通膨率計算,退休金必須至少準備約1600萬台幣。民眾可以自行衡量是否有認知落差的問題(註4)。

  • 成因3:落差大

在財務行為上,可發現有城鄉差距的現象。整體而言,六都的財務分數高於(59.49)分六都(58.52),這也反映在財務行為上的差距,例如在投資行為上,六都受訪者退休後繼續投資理財的比例或是退休金來自投資所得的比例,六都民眾均高於非六都民眾超過1倍左右;而在尋求理財管道方面,六都民眾較積極主動尋求理財資訊,43%是透過銀行與保險專員獲得理財知識,而有49%、近半非六都民眾依賴親友告知投資訊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