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草刀守護台灣林地 75年次的森林護管員:面對山林,我始終保持一顆「戰戰兢兢」的心

2020-07-21 15:22

? 人氣

面對山林保持敬畏 人與地自然會和諧共生

荖濃溪事業區第102林班地,總面積13公頃,5公頃給林試所做紅豆杉實驗,8公頃則是日月光文教基金會認養的造林地。(圖/日月光提供)
荖濃溪事業區第102林班地,總面積13公頃,5公頃給林試所做紅豆杉實驗,8公頃則是日月光文教基金會認養的造林地。(圖/日月光提供)

「就跟人一樣啊,人會死去、也會出生,樹也會死去、也會出生。我們只是透過人工造林去加速樹的生長汰換。」周克儒緩緩道破其中關鍵。同樣的一片風景,在一般人眼中平平都是樹,但森林護管員們不僅在乎樹的數量,更關心樹木和整個環境的「生活品質」。以小關山林班地為例,數十年前的造林政策確實讓這裡成為大面積的二葉松純林,但完全放任森林生長的結果,反而是走向自生自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生長過度繁茂、樹幹盤根錯節、病蟲害互相傳染,老化的人工林就像巷弄裡擁擠的舊公寓,互相競爭生存所需的空間和養分,導致生長狀況不佳,吸收二氧化碳的效率降低,樹木們老的老、病的病。相反地,重新整地種下新苗後,適度的疏伐、修枝與割蔓,不僅有助小樹安心茁壯,「造林後植物的根系把土壤鎖住,裸露地的土石不易流失,森林裡多了躲避掠食者的遮蔽物,動物們也會變多喔!」從跑來吃幼苗的山羌,到挖泥坑玩耍的山豬,做為這塊土地的管理員,周克儒笑談著他與棲息、覓食其間的「住戶」偶遇的經驗。

除了能促進整個生態系的健康,人工造林的樹種本身也有可供人類利用的經濟功能。「有的人會講:『土地公都有在種樹啊!』但如果土地公種的樹不是我們需要的樹種呢?」周克儒頑皮地問。環顧四周大約與人等高的小樹,小關山林班地選擇栽植的四種林木:櫸木、光臘樹、九芎、無患子,未來不僅可加工製成薪炭材、菇類太空包原料或家具,也都屬於林務局近年大力推廣的蜜源植物。國有林造林計畫一般以3年為一期,「這些小樹通常3到6年開始開花形成蜜源,完整養成是6年,你現在看到日月光認養的這塊地今年已來到第2期的第1年囉!」趙彥琛掐指一算。換句話說,小關山林班地距離看到蜜蜂、蝴蝶翩飛採蜜的日子已經不遠。

瞇著眼看著手上拉出的捲尺刻度,周克儒語帶雀躍:「這一棵量起來兩米三,那裡也有三米的,以造林第4年的樹高來看,這裡的樹長得相當快速哩。」將來蜜蜂們若能順利在此「安居樂業」,想體驗養蜂職人的民眾和社區產銷班就有機會申請來此放置蜂箱,林下經濟的惠益和人地和諧的森林生態系,一舉兩得。

森林護管員每天與樹相處,血液裡彷彿也會漸漸融入山林安靜穩重、逆來順受的DNA。擔任護管員6年來,周克儒即使曾因協勤山火救援累到虛脫或被虎頭蜂叮得滿頭包,一個人徜徉在空山懷抱的孤獨感,卻也深深吸引著他。還未想過離開的一天,周克儒笑稱,這份工作讓他對山「有了複雜的情感」,無法輕易割捨這一片他和大自然共同守護的荒野寶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