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悟─對自己的誠意:《好的愛情》選摘(4)

2019-06-17 05:10

? 人氣

自我覺察是,你發現,這不是我,那不是我,這不是我要走的路,是「自我否定式」的;而自我覺悟就是,你明白了,原來我是這樣的,原來這才是我,原來這就是我的路,是「自我確定式」的。自我覺察多了之後,量變會達到質變,絲絲縷縷的漸悟會變成醍醐灌頂的頓悟。(示意圖,すしぱく@pakutaso)

自我覺察是,你發現,這不是我,那不是我,這不是我要走的路,是「自我否定式」的;而自我覺悟就是,你明白了,原來我是這樣的,原來這才是我,原來這就是我的路,是「自我確定式」的。自我覺察多了之後,量變會達到質變,絲絲縷縷的漸悟會變成醍醐灌頂的頓悟。(示意圖,すしぱく@pakutaso)

覺悟和覺察是相對的。如果說,覺察是指我感覺到了,意識到了,注意到了;那麼覺悟就是,我懂了,我領會了,我參透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覺察就是你發現了一片葉、一朵花,一片片葉、一朵朵花……你注意到了很多隱蔽的細節;而覺悟就是你越走越深,越走越高,最後看到了那串起每一片葉、每一朵花的整棵大樹,就是透過那些隱蔽的細節、瑣碎的現象,對事物的本質有了一種整體的把握。覺察就是像福爾摩斯那樣,發現種種蛛絲馬跡;而覺悟就是,在這些蛛絲馬跡當中,整合出一個龐大的邏輯系統,串連和還原整個事件的本來面目——哦,原來事情是這樣的。

當你學會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識,能時不時作為一個局外人,審視一下自己,看看自己身上正在發生一些什麼變化,看看自己此刻正在做的這件事是不是發自內心認同的,看看當下的這個自己是不是你所喜歡的、欣賞的、信任的、熱愛的。這就是對自己點點滴滴的自我覺察。

自我覺察多了之後,就像我們常說的,量變會達到質變,絲絲縷縷的漸悟會變成醍醐灌頂的頓悟。自我覺察就是,你發現,這不是我,那不是我,這不是我要走的路,是「自我否定式」的;而自我覺悟就是,你明白了,原來我是這樣的,原來這才是我,原來這就是我的路,是「自我確定式」的。

自我點點滴滴的覺察,其實有點像剝洋蔥,層層剝去「我所不是」的樣子,然後越來越靠近「我所是」的樣子,越來越靠近自己的本心,靠近自我的內核,這個過程就叫做「去偽存真」,最終明悟什麼是真正的我——我是誰。

所以完整的自覺,經由自我覺察,通達自我覺悟,是由漸悟到頓悟,由零零碎碎片段的把握,到最後的一個整體的確定,這樣的過程其實就叫做自覺。

但是,自覺的過程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因為人很複雜,我們周圍的其他人很複雜,我們自己作為一個人也很複雜。人是有很多很多層的,你要真正通透地瞭解一個人,是需要慢慢來的。坦率地講,慢慢來才體現誠意。你如果簡單粗暴急不可耐,那是沒有誠意的。就像我們在戀愛過程中,對一個人慢慢來,循序漸進地瞭解他,理解他,實際上正是體現了你對他的一番誠意。同樣,只有當你慢慢來,循序漸進地深入認識你自己,才體現了你對自己的一番誠意。慢慢來,就是一種誠意。

失戀女(圖/pakutaso)
完整的自覺,經由自我覺察,通達自我覺悟,是由漸悟到頓悟,由零零碎碎片段的把握,到最後的一個整體的確定,這樣的過程其實就叫做自覺。所以要真正通透地瞭解一個人,是需要慢慢來的,無論對人或對自己,慢慢來才體現誠意。(示意圖,取自pakutaso)

人是一種很複雜的生物,人的精神剖面其實就像五花肉一樣,是分層的。一層與一層之間是有間隔的,每一層都是不同質地的。有的人表面上看起來很熱情,可當你深入他的內在,卻會感到裡面是冷冰冰的;有的人表面上看起來是外向的,本質上卻是個內向的人;有的人表面上看上去很高冷,其實內心卻深藏著很多很多的熱情,只是暫時還沒有找到一個地方去安放這些熱情;有的人表面上看起來很風趣,但是真的去深入瞭解一下,就會發現他挺乏味的。

人就是一個交織著各種矛盾的綜合體,內和外往往是相反的,人們用這樣的方式尋找自我的平衡。一般而言,一個看起來特別「天使」的人,往往是不可信的,因為人畢竟不是神,不可能只有好而沒有不好,只有溫和而沒有脾氣。如果你只看到一個人的天使,不代表他沒有魔鬼,他只是把魔鬼的那一面藏在了別處,你看不見而已。當他把魔鬼的那端暴露出來,通常也會是驚人的。長久的觀察與思考總給我這樣一個印象:光明和黑暗,沉和浮,雖然此消彼長,但大致程度卻相當,總體上往往是對稱的。這跟物理學上的能量守恆定律有一些神似。

所以要真正瞭解一個人,要真正瞭解你自己,要真正了解這大千世界上任何一個有生命的東西,你都要穿過他的層層外殼,去深入他的內核,就像剝洋蔥一樣,因為最真實的東西一定藏在最裡面,存而不顯,卻時時流露。所以真正的瞭解一定需要一點時間,需要一點時間來剝這顆洋蔥,需要一點時間來扯下最後一點人性的遮羞布。

有人問我:「你一直說自我認識,那麼你認識你自己了嗎?」很兇猛的一個問題。他還問:「陳果,你是誰?」很有深度的一個問題。於是我就回了他一句:「我是誰?其實我的一言一行、我的一切都在說明我是誰,就看你是看得懂,還是看不懂了。」

也許我們今後會經常碰到,也許會在馬路上偶然碰到,也許會在人生當中有一些小小的照面、小小的合作,也許以後我們會成為朋友,也許以後你看不上我,我也未必看得上你,而我的一切都在說明我是誰,其實,你的一切也都在說明你是誰。你是誰,不在於你說了什麼,你說話的時候,你在表達你是誰,你不說話的時候,其實你表達得更多,連靜默也是一種表達。你說或不說,都在表達你自己。

所以要真正瞭解一個人,要真正讀懂一個人,這個人包括我自己,也包括你自己,我們都必須花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層層深入,去偽存真。你是你的當局者,也是你的局外人。互相參考,互相平衡,這將是你和你自己開啟的一段奇妙的親密關係。

《好的愛情:陳果的人生哲學系列》書封。(東美出版社提供)
《好的愛情:陳果的人生哲學系列》書封。(東美出版社提供)

*作者為陳果,現任復旦大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師。在學生中擁有極高人氣,被稱為「麻辣教師」。本文原自作者新作《好的愛情:陳果的人生哲學系列》(東美出版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