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皮影戲館好戲開鑼 迎接下個美好年代

2019-05-23 18:25

? 人氣

傳統皮影戲劇團演出的背後,手工皮影偶精緻迷人/皮影戲館提供.jpg

傳統皮影戲劇團演出的背後,手工皮影偶精緻迷人/皮影戲館提供.jpg

「今天廟埕前有皮影戲搬演,一起來去看熱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早在臺灣還沒有電視的四O年代以前,家家戶戶扶老攜幼最愛到戲院觀看皮影戲。清代傳入的皮影戲,在鼎盛時期的岡山一帶就有四十餘團的皮影戲劇團,連「半路竹」(今路竹區)都有二、三十團的戲團,演出家喻戶曉的《西遊記》、《濟公傳》、《三國演義》,乃至日本時期的《桃太郎》、二戰後《韓國陸海空大會戰》等戲碼,都是炙手可熱的娛樂戲劇。因為大眾的喜愛,且皮影戲只在太陽下山後的夜間演出,看戲時男女夾雜,通宵達旦,有礙寺廟清淨莊嚴,臺南市普濟殿在清嘉慶二十四(1819)年豎立〈重興碑記〉,兩條禁令中的第二條即禁止在該殿廟埕上演出皮影戲。二戰之後,由東華皮影戲團首開記錄的皮影「內臺戲」,演出過的戲院多達345家,幾乎遍及全臺縣市!皆不難看出皮影戲在臺灣受到的熱烈歡迎!

東華皮影戲劇團戲院內演出盛況/高史博典藏照片.jpg
東華皮影戲劇團戲院內演出盛況/高史博典藏照片.jpg

五O年代電視、電影的引進,讓傳統的皮影戲風光不再。電視節目改變人們娛樂的方式,吸引了大量的觀眾,因此民間戲劇的「內臺戲」逐步自戲院撤退,回到原有的外臺戲市場,包括歲時祭儀、凡人作壽與非儀式性的公私部門的邀演。直至今日,碩果僅存的四間傳統劇團:傳承百年的觀音山東華皮影劇團、永興樂皮影劇團、復興閣皮影劇團及新生代的高雄皮影戲劇團,仍堅定地發揚臺灣皮影戲之美,兼顧傳統與創新從事演出和教學。

民國70年以後,臺灣的文化建設,尤其是本土化的大方向才真正起步。為了進一步保存與推廣皮影戲,高雄市皮影戲館於83年落成開館,歷經整修,至今即將邁入第二十五年。由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高史博)「大館帶小館」策動之下,自今(108)年6月起陸續推出二十五周年紀念特展及夏日弄影系列活動,針對不同年齡層與族群,規劃臺港影戲交流、夜宿夏令營、皮影戲駐校計畫及分享講座等,帶領大眾從不同面向認識臺灣民間戲劇─皮影戲。

 

傳習金三角「做、說、玩」  高雄讓傳藝國際化

高雄乃臺灣皮影戲發展起源地,皮影戲館擁有上萬件的皮影戲典藏,包含國內外的皮影戲偶、手抄劇本、後場樂器及其他偶戲文物等等。為了讓大眾更瞭解皮影戲演出,高史博在常設展區設置「牛車」,真實還原四O年代鄉間搭棚拉凳看戲的場景。展出各團珍貴的皮影收藏,也介紹皮影戲的歷史淵源、角色、樂器說明及戲偶製作過程。同時,館內設有影偶戲文獻、劇本和傳統劇團演出影音的資料中心,並皆已數位化讓大眾線上查詢,成為許多國內外的影戲學者專家、劇團查詢資料的重要據點。為讓臺灣皮影戲與國內外影偶戲接軌,特別將四樓規劃為特展區。假日偶戲班DIY製偶、看劇團演出,讓大小朋友都可以從「做、說、玩」中接觸皮影戲,成為岡山人不同於大眾的假日娛樂好去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