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謙專欄》曾為台灣空軍90年代主力,如今卻苦等交棒的空中猛虎:F-5的前世今生,與三次錯過的升級換裝時機

2018年1月30日,因應中國人民解放軍武力犯台威脅,我空軍在台東志航基地執行「聯合作戰操演」任務。圖為F-5E戰鬥機。(AP)

隨著新疆血棉花、長賜輪卡在蘇伊士運河等新聞霸佔版面,今年3月22日駕駛F-5E與僚機擦撞後跳傘,因而殉職的羅尚樺中尉與至今依舊失蹤的潘穎諄上尉,已漸淡出國人關注的熱門話題。雖然兩黨也曾因為馬英九與蔡英文「誰才是讓高教機計畫延宕的元兇」爭執一時,但我國空軍戰力因裝備老舊失速的話題性,顯然不敵長榮海運因為歐亞航線塞車釀成國際大新聞,以及巨大長賜輪與渺小埃及怪手的萬用迷因圖。

不過在空軍兩架F-5E失事一周後,回顧這架上個世紀的台灣主力戰機及其事蹟依舊有其必要。若回顧F-5E過去三次與升級擦身而過的機會,更可以看出這款戰機的延遲退役與未能改裝,恐非一時一人的過失。如果把前身T-38教練機在算在內,廣義的F-5家族其實已經存在超過一甲子。美國軍火商諾斯洛普(Northrop)在二戰後想要研發一款可充當航母艦載機的輕型超音速戰鬥機,不過美國海軍決定將麾下航母全部提升為超級航母後,航母不再需要輕型艦載戰機,諾斯洛普的生意盤算也宣告落空。

不過當甘迺迪政府提出對盟國的「軍事支援計畫」(MAP)後,代號N-156F的這項戰機研發計畫以成本低廉、保養簡單的優勢勝出,成為對西方同盟國外銷專用的噴射戰機,這也就是官方代號F-5A的「自由鬥士」(Freedom Fighter)。F-5A的第一份訂單是由挪威在1964年簽署,我國也搭上這波F-5A的訂購潮,一共獲得92架F-5A(單座版)與23架F-5B(雙座版),第一個換裝的單位是駐防臺南的443戰術戰鬥機聯隊。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