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習近平坐著紅旗轎車,以征服者姿態行經台北街頭」《經濟學人》解析中國武力犯台戰略考量關鍵

2019十一國慶大閱兵、習近平。(美聯社)

美國拜登總統上任一個月,面對頭號競爭對手中國,重建盟邦關係、聯手全方位抗衡的政策主軸日益清晰。與此同時,中國軍機不斷侵擾台灣領空,昭告世人北京將台灣視為核心利益,征服(統一)台灣是其神聖的民族使命。

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最新一期以專文〈中國面臨多項重大抉擇,尤其是關於台灣〉(China faces fateful choices, especially involving Taiwan)聚焦美中強權在台灣海峽的博弈,點明兩大關鍵因素:美中國力消長態勢,武力併吞台灣的代價高低。

與毛澤東並駕齊驅的習近平

《經濟學人》指出,如果有一天,習近平坐著紅旗轎車,以征服者姿態行經台北街頭(讓人聯想到1940年希特勒巡視納粹德軍佔領的巴黎),終結1949年「未完的內戰」,他將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不朽偉人」,可與毛澤東並駕齊驅。就算此時的台北街頭已成焦土,十室九空,習近平的「功業」已讓中國國力上升至「號令天下」的地步。

1940年6月23日,納粹德國領導人希特勒(Adolf Hitler)巡視被德軍攻佔的法國首都巴黎(Bundesarchiv, Bild 183-H28708@Wikipedia /  / CC BY-SA 3.0 DE)
1940年6月23日,納粹德國領導人希特勒(Adolf Hitler)巡視被德軍攻佔的法國首都巴黎(Bundesarchiv, Bild 183-H28708@Wikipedia / / CC BY-SA 3.0 DE)

那麼習近平何時會決定出動中國人民解放軍?《經濟學人》認為,他最關鍵的考量要素就是:美國有無能力阻止他?

鄧小平時代迄今,中國一直企圖以經濟羈縻台灣,但成效有限;「一國兩制」的招牌政策也在「香港示範區」徹底破產。現在北京當局對「和平統一」耐心漸失,但仍忌憚:一旦武力犯台,台軍能夠堅守至美軍馳援。

拜登(Joe Biden)政府經驗豐富的外交團隊,當然深知美國在兩岸對峙中的核心地位,因此甫一上任,白宮、國務院與國防部就一再強調,美國對台灣的承諾「堅若磐石」。

2018年4月,中國在南海進行號稱史上規模最大的海上閱兵,習近平親自主持(AP)
2018年4月,中國在南海進行號稱史上規模最大的海上閱兵,習近平親自主持(AP)

美國嚇阻中國武力犯台的能力正在「崩壞」

然而《經濟學人》認為,美國嚇阻中國武力犯台的能力正在「崩壞」(crumbling)。過去20多年,中國全力發展針對美軍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軍備,卓然有成;此外,民粹民族主義(populist nationalism)色彩濃厚的習近平,更將「收復台灣」視為歷史使命。

對此,部分美國學者與前官員雖然稱許川普(Donald Trump)政府擴大對台軍售(逾170億美元),但也指責它為了刺激中國而大打「台灣牌」,不顧台灣本身面臨的風險。拜登政府應該會有不一樣的作法。華府「外交關係協會」(CFR)的哈斯(Richard Haass)主張,對於美國會如何因應台灣海峽戰爭,拜登政府應該揚棄過去用以遏阻台灣獨派的「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

美國國務院已於2020年12月批准對台軍售「陸區第三代通訊系統」(FICS)。(翻攝自Army-Technology網站)
美國國務院已於2020年12月批准對台軍售「陸區第三代通訊系統」(FICS)。(翻攝自Army-Technology網站)

如何建立一個強而有力的聯盟來嚇阻中國?

曾經任職小布希(George W. Bush)白宮國安會的卜威爾(Robert Blackwill)主張,美國除了強化軍事嚇阻力,更應建立「地緣經濟嚇阻力」(geoeconomic deterrence),與日本等盟邦聯手向中國表明,一旦台灣有事,中國會被逐出以美元為基礎的金融與貿易體制。卜威爾近來與前國務院官員澤利科(Philip Zelikow)在CFR發表一份報告《美國、中國與台灣:》(The United States, China and Taiwan: A Strategy to Prevent War)

《經濟學人》也指出,「嚇阻中國」最困難的地方在於如何建立一個強而有力的聯盟,隨時抗衡中國的侵略行為。冷戰時期西柏林(West Berlin)孤城的安危被美國及北約(NATO)盟邦視為重大國家利益;當時蘇聯軍力固然強大,但在經濟上是個侏儒。反觀今日,美國的區域盟邦未必都認同台灣的安危是其「重大國家利益」,而中國往往是它們最重要的貿易夥伴。

2020年11月15日,東協與中國、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共15國透過視訊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圖為越南總理阮春福和中國總理李克強連線(AP)
2020年11月15日,東協與中國、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共15國透過視訊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圖為越南總理阮春福和中國總理李克強連線(AP)

「收復台灣」不僅是中國人神聖的民族使命,也代表美國全球領導地位的終結

對於所謂的「地緣經濟嚇阻力」,中國顯然也積極備戰,試圖降低外在經濟壓力可能造成的傷害,解放軍退役少將喬良去年5月發表〈台灣問題攸關國運不可輕率急進〉一文,預期兩岸一旦開戰,美國與其盟邦會「用其海空優勢,掐斷中國海上生命線,使中國製造業所需資源無法輸入,所產商品無法輸出,同時通過紐約倫敦兩大金融中心,掐斷中國的資本鏈」。因此,中國必須降低對世界濟的依賴性,而且,「解決台灣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如何解決台獨勢力,而在於要先解決中美實力對比」。

《經濟學人》指出,喬良的觀點頗能代表習近平的中國,值得華府及盟邦的決策者三思。對許多中國人而言,「收復台灣」不僅是神聖的民族使命,也代表美國全球領導地位的終結。如果中國相信自身可以承受「收復台灣」的代價,它就會採取行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