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萊塢電影學過抗疫新生活

新冠疫苗即將上市,但如何公平分配、能否供應所需,都成為後疫情時代深受矚目的議題。(美聯社)

英國兩位科普作家艾德華斯(Rick Edwards)、布魯克斯(Michael Brooks)撰寫的《破解好萊塢的科幻想像──11種電影裡的世界末日與科學》,以科學解析好萊塢災難電影裡面,描述末日成因有多大的真實性,一旦發生又有什麼防範之道。開書首章就是〈第1種末日病毒肆虐〉,作者的理由是「它是最符合現實的其中一種死法」。

泰瑞吉連(Terry Gilliam)執導的《未來總動員》(12 Monkeys),沃夫岡彼得森(Wolfgang Petersen)執導的《危機總動員》(Outbreak),以及史蒂芬索德柏(Steven Soderbergh)執導的《全境擴散》(Contagion),甚至布萊德彼特(Brad Pitt)主演的殭屍片《末日之戰》(World War Z),這些好萊塢電影的劇情,都是快速擴散的病毒,造成人類社會的大災難。

2020年新冠病毒快速從中國蔓延到全球,讓這些電影的場景看起來是那麼真實,本書從《全境擴散》這部電影切入,去檢視病毒究竟是什麼?為什麼病毒可以快速擴散?疫苗的開發為什麼那麼困難?還有一旦疫情開始傳染,我們該怎麼對應?

相信過了一年抗疫新生活的大家,讀完後一定會深有所感。

好萊塢想像人類大量死亡的眾多方式當中,「全球傳染病大流行」的點子或許是最恐怖的,因為它是最符合現實的其中一種死法。

在《全境擴散》(Contagion)電影裡,香港出現了一種類似流感的病毒。病毒是很不尋常的東西,我們說「東西」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它們到底是什麼。生物學家對於「它們是不是活的」,還沒有達成共識,因為病毒正好介於化學和生物學之間,而且它們擺出了極具威脅的姿態。

用DNA編寫的電腦程式

想像病毒最好的方式,或許是想像成「用DNA編寫的電腦程式」。DNA是用來複製生物機制的分子(有時是相關的化學物質,RNA)。程式大致上像這個樣子:

一﹑四處遊蕩,直到你找到某種分子機制,能夠複製你的DNA/RNA鏈。

二﹑接管那個機制。

三﹑複製你的DNA/RNA,並且建立蛋白質防護膜來保護它。

四﹑將所有東西組合成新的病毒粒子。

五﹑離開那個地方。

六﹑回到第一點。

如此看來,病毒並不壞,它們並不是故意要傷害你。只不過執行這套程式的步驟,難免會對你造成傷害,因為它們正在尋找的分子機制,存在於你的細胞內。是「闖入細胞、接管機制、離開細胞」的行為,留下了一連串的後患。

在我們談論電影《全境擴散》時,可能也會談到細菌,畢竟細菌也會致命。但是至少我們目前對於細菌感染有一定的防禦能力。

2014年伊波拉疫情的源頭,始作俑者很可能是一位幼童。(美聯社)
2014年伊波拉疫情的源頭,始作俑者很可能是一位幼童。(美聯社)

病毒有隱身術

這些防禦,就是所謂的抗生素。雖然有些抗生素確實對某些細菌沒效(而且其中有些生物體對所有的抗生素都有抗藥性,這件事本身特別可怕),但我們沒有任何科技武器可以殺死病毒。

沒有就是沒有。

有些抗病毒藥物可以抑制它們的傳播,我們的免疫系統可以抵抗它們到一定的程度,但,沒有對付病毒感染的靈丹妙藥。這就是為什麼,當你感冒時,你的醫生叫你只要休息就好,不要再叫他開抗生素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身體的自然防禦能力發揮最大效果。

諷刺的是,病毒竟然也有用來對付我們的防禦機制,最主要的防禦機制就是「隱身術」。

它們不動聲色,不斷地複製DNA,而那種DNA被包在一層蛋白質「衣殼」裡,所以免疫系統根本認不出它是外來的異物。當衣殼層上的「撬棍」(形狀像棒棒糖)撬開細胞壁時,你的身體才第一次知道病毒的存在。

以流感病毒為例。你可能聽過科學家討論H1N1或H5N2:H就是那個形狀像棒棒糖的撬棍。這種分子稱為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有多種不同的形式,每種形式都用數字來表示。比方說,一九一八年的「西班牙」流感病毒是H1。六八年,H3病毒在香港造成流感大流行。二十世紀的每一次流感大流行,都帶來一種新的H病毒。

N代表神經氨酸酶(neuraminidase)。這種分子的作用,是使細胞內剛生成的病毒粒子脫離細胞,它就像是玻璃切割刀,可以切開細胞壁。這種分子也有很多變種。我們知道的總共有十八種H和十一種N。

病毒的問題,有一部分來自於變種。會有這麼多種不同的H,是因為流感病毒的RNA自我複製能力很差,結果使它的組成產生微小的變化。這樣不斷的演化,使我們的免疫系統很難認出它是一種威脅。

H是免疫系統唯一認得的誘發因子,但是如果它的形狀改變太多,免疫系統很有可能不會發現它。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每年必須製造新的流感疫苗。這也是愛滋病毒(HIV,人類免疫不全症病毒)如此具有破壞力的原因。它的RNA自我複製非常草率,以至於它的演化快得離譜,我們的免疫系統根本不知道要找的是什麼。

病毒是多采多姿生命織錦的一份子。令人驚訝的是,雖然病毒冷酷又致命,但是沒有它們,你也活不成。

疫苗研發困難的地方在於,病毒的演化快得離譜。(美聯社)
疫苗研發困難的地方在於,病毒的演化快得離譜。(美聯社)

微觀世界的變態狂

你的基因組(genome,用來複製你的「指令」)有高達八%是由病毒的DNA組成。在你的基因組成中,大約有一萬個片段來自一種特殊的病毒,稱為反轉錄病毒(retrovirus)。這種病毒將自己的基因組片段插入它所感染細胞的DNA。如果反轉錄病毒感染的正好是精子和卵子細胞,這種病毒的DNA就會遺傳給下一代。

在過去,我們的生物功能偶然間使這種DNA 開始發揮作用。研究人員認為,免疫系統反應及胎盤保護成長中胎兒等多種機制,和暗藏於反轉錄病毒DNA 中的密碼有關,這些密碼在一億多年前進入我們祖先的基因組。

在《全境擴散》電影裡,我們得知(以下有雷),改變世界、鬧得天翻地覆的毀滅性病毒,是在蝙蝠將一根香蕉扔進豬圈之後產生的。如果有什麼東西比「存在於動物體內的病毒」還要糟糕,那就是「起初在某一物種身上,後來變成在另一物種身上」的病毒。

許多存在於某些物種體內的病毒,並不會造成任何危害。比方說,二○一四年在西非引爆伊波拉疫情的蝙蝠是「蓄體」(reservoirs):牠們的體內有病毒,但由於某些原因(目前還有爭議),病毒並沒有引發任何症狀。當人類不小心接觸到這些蝙蝠,這才出了問題。人類提供了細胞機制的新世界,讓病毒可以盡情探索。

據科學家追溯一四年伊波拉疫情的源頭,猜測整件事的始作俑者很可能是一位名叫瓦莫諾(Emile Ouamouno)的幼童。瓦莫諾住在幾內亞東南部的梅里安杜(Meliandou)村莊,一三年十二月,他在蝙蝠出沒的樹底下玩耍。

據村民說,他當時在抓蝙蝠玩,還戳來戳去。小孩子嘛,很有可能不小心碰到蝙蝠的糞便,結果有些糞便留在他的手指上、指甲裡,最後連嘴巴裡也有。
無論是哪一種途徑,病毒進入瓦莫諾的身體,沒多久他就病逝了。幾個星期內,伊波拉病毒席捲了整個西非。

 英國兩位科普作家艾德華斯(Rick Edwards)、布魯克斯(Michael Brooks)撰寫的《破解好萊塢的科幻想像──11種電影裡的世界末日與科學》,以科學解析好萊塢災難電影裡面,描述末日成因有多大的真實性,一旦發生又有什麼防範之(天下文化提供)
英國兩位科普作家艾德華斯(Rick Edwards)、布魯克斯(Michael Brooks)撰寫的《破解好萊塢的科幻想像──11種電影裡的世界末日與科學》,以科學解析好萊塢災難電影裡面,描述末日成因有多大的真實性,一旦發生又有什麼防範之(天下文化提供)

想辦法擺脫這場噩夢

在《全境擴散》電影裡,我們看到萬人塚、商店遭人洗劫一空,還有街頭暴動。現實生活中的病毒大流行,可能沒什麼兩樣。我們最好想個辦法來擺脫這場噩夢。

第一道防線是隔離。沒有新的宿主,傳染病便無法進展下去。這就是為什麼,出現流行病的首要對策之一,就是隔離已經被感染的人,將他們單獨安置在房間裡,或至少在他們與另一位潛在宿主之間建立屏障。這麼一來,原始宿主體內的感染過程結束後,會無以為繼。

但願宿主能夠活下來,萬一宿主不幸喪生,至少病毒或細菌也難逃死罪。如果找不到活體宿主,流感病毒活不過一天左右;普通感冒病毒在人體外可以存活一星期;細菌過了幾個星期,可能還活得好好的,例如引起MRSA感染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但隔離絕對不在傳染性生物體的策略中。

小檔案

破解好萊塢的科幻想像──11種電影裡的世界末日與科學
Hollywood Wants to Kill You : The Peculiar Science of Death in the Movies

作者:艾德華斯(Rick Edwards)、布魯克斯(Michael Brooks)
出版:天下文化,2020年11月

疫苗的挑戰

製造疫苗並非易事。正如我們之前看到的,病毒會突變,現在的流感疫苗,可能沒辦法讓你的免疫系統準備好應付隔年的流感病毒株。這就是為什麼,醫生診所每年都會分配到新的流感疫苗。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還沒有對抗HIV的疫苗。

但是有些病毒的突變率很低,例如引起麻疹的病毒,所以我們很小的時候打預防針便可得到保護。也因為這樣,當前的麻疹疫情暴發才會這麼嚴重。一八年,歐洲有四萬多例麻疹感染,死亡人數比過去幾年來還要多。這些都是疫苗接種可以避免的。

在《全境擴散》電影裡,大量生產疫苗的前置工作,是一段艱辛漫長的過程──這完全符合現實狀況。

首先,有人必須找出引發這種傳染病的病毒株,並且檢驗使病毒株失能、注入人體是否安全。但即使完成了這些步驟,免疫系統的反應程度也要最佳化。

這就是為什麼,疫苗中除了失能(或死亡)的病毒之外,還包含各種不同的成分。這些成分稱為「佐劑」(adjuvants),用來當做免疫反應的催化劑。

唯有確定這些成分的最佳配方,才能測試疫苗的真正功效。等到這些事情都做完了,我們才能開始製造疫苗。

著名的流行傳染病專家奎克(Jonathan Quick)研究發現:一旦某種致命病毒開始造成危害,可能需要一整年的時間,才能研發及發放新的疫苗。好消息是,科學家已經努力著手建立大規模的系統,從發現新型殺手病毒,到研發、測試、生產疫苗,所需要的時間將會大幅縮短。

儘管如此,已經用了八十年的流感疫苗試錯研究,我們還沒有辦法取代用雞蛋來培養流感疫苗。
奎克建議,我們應該開始利用現有的最新基因技術來研發疫苗,攻擊病毒撬棍不變的「把手」部位,這樣就能同時應付季節性流感及潛在的流行性流感。

他也建議,我們的醫學研究人員應該加強全球監測,有助於及早發現潛在的傳染病大流行。還有你。你能做什麼呢?不要再摸自己的臉了。(本文摘錄自〈第一種末日病毒肆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