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農會反撲,民進黨輸掉農業縣,吳音寧成代罪?

2018-12-07 19:10

? 人氣

北農的拍賣牽涉農民的收益甚深。(郭晉瑋攝)

北農的拍賣牽涉農民的收益甚深。(郭晉瑋攝)

二○一四年民進黨九合一地方選舉大勝,四年後風水輪流轉,國民黨重新奪回十五個地方執政縣市版圖,特別是所謂的農業縣──包括合併升格的高雄、台南、台中──民進黨在「農業縣區」整體選票流失逾兩百萬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大台北兩個「蔬菜廚房」被逆轉

農民選票流失驚人,吳音寧成為箭靶,國民黨颳起的「韓流」旋風真的是吹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嗎?地方農會反撲力道,在這次地方選舉中,又起了什麼樣的推波助瀾之效?

從農業生產數據,屏東、高雄、台南、嘉義、雲林、彰化、台中以及東部的宜蘭、花蓮,都可稱之為重要農業產區,不論就蔬果生產基地或是畜牧養殖產業,都集中在這九大縣市地區。

就農業生產與消費者經常性消費產生直接關聯的蔬菜為例,一七年最新的農業統計年報,雲林縣年產七十八萬多公噸奪冠,彰化三十一萬多公噸居次,其他依次為台南、嘉義、屏東、高雄、桃園,蔬菜年產量都在二十六萬至十五萬公噸之間。

這也說明了,身兼管理全台最大蔬果批發市場的台北農產運銷公司與產地之間動見觀瞻。從這次選舉結果的逆轉,要如何解釋「農民以選票表達不滿」?這又是另一個需要深入探究的問題。

 

選後吳音寧的北農總經理之位被董事會拔除。(林瑞慶攝)
選後吳音寧的北農總經理之位被董事會拔除。(林瑞慶攝)

不容否認,台北農產公司管理的「台北市第一果菜批發市場」、「第二果菜批發市場」每日蔬果批發行情價格,直接牽動農民的每日收入;而第一市場的當日成交行情也是「各地方批發市場與盤商的報價基準」。從這個角度切入,才能夠精準地看到選票被逆轉與蔬果批發價格之間的關連性。

北漂青年返鄉投票熱度降低

雲林、彰化這兩個蔬菜生產大縣合計產量破百萬噸,我們就拿這兩個大台北地區的「蔬菜廚房」來分析:雲林縣一四年民進黨得票數二十三萬二九○○票(五六.九八%),國民黨只拿到十七萬五八六二票(四三.○二%),這次被逆轉為國民黨得票二十一萬七七○票(五八.八三%),民進黨得票數十六萬三三二五票(四一.七二%)。

特別有趣的現象是,上次雲林的投票率高達七成四,這次降到六成九;彰化的情況也差不了太多,投票率下降四個百分點,藍綠陣營的得票率則互換(約三十八萬比二十八萬、五三%比三九%)。
從選票分析比較來看,一四年有明顯的柯文哲外溢與反國民黨雙重效應,讓青年返鄉投票比例創下新高。此回民進黨中央執政包袱讓經濟選民的不滿浮現,綠營支持者因此反倒收手。

以雲林、彰化這樣的農業縣分析,北漂青年返鄉投票熱度大不如上屆,而留在農村打拚的青壯農又對農業政策落實多有不滿,這一來一往不僅導致投票率下降,也讓綠營現任者的執政連任優勢完全喪失。

與其說外界將民進黨在農業縣選票流失歸咎於「今年蔬果價格慘跌」單一因素,不如說整個農業轉型的困境與改革,與政府推動其他改革所面臨到的問題都相同,就是時間還不足以讓改革的良善美意發酵,卻已先被改革的負面標籤給淹沒!

但這樣的藍綠易位,就能單純只歸結為一個「菜價因素」嗎?

消費環境走弱,餐飲業需求降低

我們再來比較,韓國瑜任內與吳音寧治理下的台北農產公司蔬果平均價格,兩者間確實有將近平均單價每公斤十元的明顯差距。然平心而論,縱使平均單價前者較高,但其價格波動也較大,農民固然「與天氣對賭」賺到了錢,卻苦了消費者。

如果排除了天候因素,其實長時間計算,台北果菜市場的平均交易單價是平穩地落在一定的區間;唯一的差別在於,韓國瑜用「第一、第二果菜批發市場彼此競爭」的方式,拉高了蔬果的平均成交單價,吳音寧則更重視蔬果平均成交單價的「穩定性」。

確實,在一四年到一八年這四年轉變,因為天候因素的異常性趨向常態,使得蔬菜價格的暴起暴跌次數減少了,相對之下,農民的收益在市場「供需平衡」下,長期獲利平穩,但也缺少短期供需失衡下的暴利獲利機會。

特別是一六年之後,整體消費環境走弱(包括陸客減少因素),連帶使得餐飲業者的需求降低,蔬果批發單價缺乏支撐上揚力道,農民直接感受到買氣疲軟、價格走跌。這股怨氣投射到選票上,是有跡可循的!

農會逆轉,農業縣區板塊移動

韓國瑜與吳音寧在管理風格的顯著差異,當然也會使得農業生產者對於台北農產運銷公的「功能性」產生一定程度的「心理化學變化」──過去,台北農產公司經常與地方農民團體、生產者「搏感情」,並且特別針對重點農業縣市與特定對象;一旦繼任者「回歸體制與常態」,很多心理感受的微妙變化,在農民團體的推波助瀾之下,更型塑了所謂選票上的「農民板塊移動」現象。

從上述雲林、彰化兩個指標縣市選票得失來檢視地方農會系統,確實在這次選舉中成功扮演了逆轉農業縣區選票板塊移動的關鍵!在民進黨中央執政大環境不利因素下,農會系統借力使力在地方「煽動」農民情緒,同時回到地方派系指揮體系下,從選舉組織戰來論,此戰術讓綠地變藍天。最顯著的例子就是高雄市與台中市,藍營勝出的票數讓民進黨迄今仍很難接受慘敗的結果。

仍得不厭其煩地點出,一六年一月總統蔡英文當選之際,同年二月的新一屆立法院民進黨內部就出現是否要透過修法「收回農會主導權」的爭議;當時出台的「農民團體三法」,迄今也只有《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通過修正,將水利會從行政法人變成公法人,原本重點的《農會法》與《漁會法》修正草案,要將基層農會理事長改為直選的方案,迄今仍石沉大海。

這把由中央點燃的火燒到了民進黨地方執政縣市首長與農漁會理事長的關係,其中又以高雄、台中最為顯著;這次開票結果,也證實了當時的紛擾影響甚鉅!

一個擺在眼前的事實是,一七年農漁會改選之際,與民進黨高雄市長黨內初選期程剛好重疊。擁有連任優勢的菊系,找上了長期屬於國民黨白派的高雄市農會合作,由菊系支持白派人馬續掌市農會,來「交換」白派在民進黨市長初選時支持劉世芳。原因是同一時間,綠營地方黑派推出的高雄市農會理事長人選,與菊系最大對手陳其邁較友好。

陳菊收編白派沒有成功

這一段故事,當時曾一度引發地方政壇議論「是否白派已被菊系收編」,而白派精神領袖王金平與當時高雄市長陳菊的互動,也一直被媒體放大解讀。

不過,韓國瑜當初隻身一人到高雄市出任國民黨黨部主委時,第一個拜碼頭的對象就是白派所代表的高雄市農會,在韓國瑜多次奔走下最終「感動」了王金平。而韓國瑜空戰的成功,也讓地方派系看到了勝選的希望,王金平遂下令高雄市農會擔當起陸軍兵團的角色。

「三山造勢」推倒了民進黨在原高雄縣區長達三十三年的執政優勢,顯見國民黨派系與農會之間的緊密關係,也證明綠營想要「策反」農會系統倒戈是多麼一件高難度的政治工程。

台中市的故事與上面的場景雷同,只是劇本變成了台中市府全面向既有農會系統全面開戰。選前即有熟悉地方農會運作事務的大老警告林佳龍市長團隊,勿與農會系統對立。一位居中協調的地方農政官員,深知斬斷農會金脈短期內不致讓農會經營「失血而亡」,反倒會遭致更大的反彈。

台中紅派與地方農會(特別是山線區農會)已是生命共同體,當今年初國民黨台中市長初選一結束,紅派的江啟臣就表態力挺盧秀燕──與高雄派系思考相同的是,因為派系認知到唯有團結才能擊垮對手,所以決定放手一搏,全力支持盧秀燕。地方農會在派系一聲令下也就全面反撲,讓林佳龍的選票回到原點。

行政資源掐不住農會系統軟肋

在高雄,菊系與地方白派合作擋下同黨對手支持的農會理事長人選,看似取得表面上的勝利,民進黨以為透過行政資源手段「掐住」農會的軟肋,如今證明外界誤以為國民黨已奄奄一息,卻因農會這次押寶成功,而春風吹又生。在台中,林佳龍想要複製對抗胡志強的勝利方程式,認為透過行政資源可以讓農會就範,也同樣輕忽國民黨地方派系與地方農會之間的盤根錯結反撲。

 

北農的拍賣牽涉農民的收益甚深。(郭晉瑋攝)
北農的拍賣牽涉農民的收益甚深。(郭晉瑋攝)

這個結果也吻合了部分政治學者與觀察家所言,國民黨的地方派系雖已大不如前,但高雄白派(前立法院長王金平為首)、台中紅派(前總統府秘書長廖了以為首)、台中黑派(前立委顏清標為首)的三股勢力,加上雲林張家,在彼此串連下形成了一股綿密的「複式動員」能量,在這次地方選舉中一覽無遺。

更精準地說,國民黨農會系統回到地方派系的指揮體系,不過是回到了前馬英九時代的國民黨組織操盤風格,並沒有太多的改變。此次在高雄市韓流的空軍總司令領軍下,讓國民黨的陸軍地面部隊輾過執政不力的民進黨版圖,民進黨掌握執政優勢卻仍在農業縣區失手,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國民黨回到地方派系操盤原點

台中市、高雄市民進黨被徹底翻盤,不如說是國民黨回到了地方派系掌握選舉組織的基本盤原點。農會系統絕對是國民黨地方派系的鐵衛部隊,只要農會系統與地方派系的恩庇侍從體系一天不打破,這樣的「奶水供輸」關係只會讓派系與農會利益共生更加地剪不斷、理還亂。民進黨若不能從基層農民的組織結構中,有計畫地培養年輕一代去稀釋這樣的結構,透過「量變而質變」的法則,地方派系與農會系統將會是二○年總統大選民進黨的真正芒刺。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