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刑事局與民間企業、媒體及公益團體共同發起的「台灣民間反詐騙協會」今(10)日召開重要會議,理事長許良源宣布成立法律研究、廣宣教育、跨國防詐與金融暨數位貨幣防詐等四大委員會,展現民間力量積極投入打擊詐騙的決心。協會將透過推動修法、強化宣導、跨國合作及防堵數位貨幣洗錢等多元策略,期能有效遏制日益猖獗的詐騙犯罪。
針對現行法律在打擊詐騙上的不足,法律研究委員會將積極推動檢察官專股專責偵辦電信詐欺案件,並呼籲法官儘速針對涉及詐欺洗錢的虛擬貨幣做出扣押裁定。此外,委員會更建議修訂刑法,針對跨國電信詐欺犯罪,應能以「財產來源不明罪」論處,同時推動公益律師制度並提高詐騙刑責,務求讓不法之徒付出更沉重的代價。
為有效提升民眾的防詐意識,廣宣教育委員會將在全台各鄉鎮舉辦電影放映會,透過生動的影像讓民眾了解詐騙手法。轄區分局也將配合派員與媒體主播、主持人一同現身說法,分享最新的詐騙案例與防制方法,更計劃邀請被害人親身經歷,以增強宣導的感染力。此外,委員會也將製作真實案例改編的反詐宣傳影片,於各大媒體平台強力播送,並鼓勵民眾檢舉車手以獲取獎金,同時著重培養警界防詐專業人才,建議警方成立專責單位,全面提升打詐能量。
面對日益國際化的詐騙犯罪,跨國防詐委員會將積極推動國際交流,與國際警察協會合作,共同制定能有效應對跨國詐騙的法律協作機制。委員會更將目光投向國外各大社群平台,呼籲實施廣告投放實名制審核責任,從源頭防堵詐騙資訊的擴散。
鑒於虛擬貨幣已成為詐騙集團洗錢的主要管道,金融暨數位貨幣防詐委員會提出重要建議,主張現金轉虛擬貨幣應設立3至7天的「沉澱期」,以利被害人在發現受騙後能有更充裕的時間追回損失。同時,委員會也將推動新金融詐騙的防制與追蹤,並與反詐服務公司思偉達合作,引進幣流分析與追蹤系統,並提供相關教育訓練給警方,提升警方在數位金融領域的反詐能力。
台灣民間反詐騙協會集結各界力量,期盼透過多管齊下的策略,有效打擊詐騙犯罪,為民眾營造更安全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