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海風、探銅鑼窯!李遠訪苗栗,尋找迷人的在地文化

2025-03-15 20:38

? 人氣

擁有百年歷史的振發帽蓆行,以苑裡三角藺草為材料,發展手工編織品,文化部長李遠也購入草帽,以行動支持在地產業。(圖/文化部提供)

擁有百年歷史的振發帽蓆行,以苑裡三角藺草為材料,發展手工編織品,文化部長李遠也購入草帽,以行動支持在地產業。(圖/文化部提供)

文化部長李遠今日親自走訪苗栗縣苑裡鎮與銅鑼鄉,深入瞭解長期扎根在地的文化基地「苑裡掀海風」獨立書店,以及現存唯一保留傳統手擠坯技術的「銅鑼窯」,展現文化部對於在地文化發展的重視與支持。李遠部長強調,「越接近生活的文化,就越能吸引人」,他期盼透過文化部與各部會的合作,實踐「生活就是文化,人人都是文化人」的願景。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文化部長李遠(中)在苑裡鎮長劉育育(左)陪同下參觀苑裡菜市場重建工程,期盼完工後成為地方生活及文化產業的中心。(圖/文化部提供)
文化部長李遠(中)在苑裡鎮長劉育育(左)陪同下參觀苑裡菜市場重建工程,期盼完工後成為地方生活及文化產業的中心。(圖/文化部提供)

李遠部長首站來到苑裡第一家獨立書店「苑裡掀海風」,該書店不僅是閱讀推廣的據點,更積極與在地連結,透過「苑裡教芋部」、「海風祭」等活動,鼓勵青年返鄉、推廣友善農產、關懷在地學童,展現獨立書店在地方創生中的多元角色。創辦人劉育育與林秀芃表示,「獨立書店經營還是很有可能性的」,他們透過多元的營運模式,成功將書店打造為在地重要的文化推廣基地。

李遠親自參與了書店設計的走讀行程,走訪百年藺草振發帽蓆行、音樂家郭芝苑故居、苑裡菜市場等歷史建築。在藺草帽蓆行,李遠聞到藺草席的氣味表示,自己家裡也有一張藺草席,每當太太拿出來擦拭時散發的滿室藺草香,就知道夏天來了;在郭芝苑故居上演由客庄國小1到6年級組成的台語歌謠團,合唱郭芝苑的創作《嬰仔睏》、《凸鼠(膨鼠、松鼠)》。客庄國小藝術教師王穗萍說,小朋友從不會講台語,到參加台語演講比賽獲獎,「就是因為從練習台語歌謠中日積月累的深化」。李遠也分享,他生長在萬華,小學時學校老師用台語教數學、教「國語」,他成為全班唯一聽不懂台語的小孩,後來也是靠著唱台語歌開始學會台語。

銅鑼窯第三代窯主張維翰(右)說明手擠胚常搭配手勢「七」進行,並帶領文化部長李遠(左)實際體驗。(圖/文化部提供)
銅鑼窯第三代窯主張維翰(右)說明手擠胚常搭配手勢「七」進行,並帶領文化部長李遠(左)實際體驗。(圖/文化部提供)

第二站,李遠部長造訪銅鑼窯,瞭解第三代傳人張維翰如何克服困難,傳承瀕臨失傳的手擠坯技術。張維翰提到,從小在窯廠長大的他,卻從來沒有實際接觸製作,直到父親說「如果再不回來接棒,就要把工廠收掉」,為了不讓窯廠斷根在他這一代,決定回鄉傳承。回鄉12年,工廠由10個師傅到沒有師傅,他仍然不放棄,開始學習申請農村技藝保存、地方創生等計畫,除了工廠經營積極轉型。張維翰也推廣、傳承銅鑼的故事及文化,近年更成立銅鑼灣1895文化生活館,近一步成為銅鑼文化及地方創生的重要基地。

文化部表示,百大文化基地在自主參加徵選,以及縣市政府、部會與委員推薦後,共有1015件候選名單進入評選,經21個各領域專業委員評選後,共有205個單位進入決審。後續將於3月底前完成決選,4月初公告評選結果於「文化地圖」網站,並在5月初辦理第一屆百大文化基地發表會。邀請全國民眾一起到華山文創園區,體驗百花齊放的臺灣文化群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