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北北桃四個城市攜手推動的「我的減碳存摺」計畫,不僅改變了台灣城市及區域治理的模式,更透過跨縣市的資源共享,優化了生活圈的各項服務,創造了更大的效益。其中,基北北桃公共運輸定期票的使用量佔全國的80%,去年成長幅度近20%,桃園市更是以36%的成長率居冠,展現了區域治理的成功典範。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在出席「基北北桃『我的減碳存摺』記者會暨第3季模範企業頒獎典禮」時表示,除了持續推廣定期票優惠外,四市的施政團隊也不斷改善公車站點設施、路線與車廂設備等各項交通服務,擴大運輸能量,提供更便捷的服務,透過點點滴滴的細節優化,鼓勵更多市民使用大眾運輸工具。

蘇俊賓也強調了企業參與的重要性,他以桃園市的獲獎企業為例,許多企業重視永續發展目標(SDGs),除了鼓勵員工使用大眾運輸工具外,也會積極參與市府舉辦的淨零減碳、淨灘減廢或植樹等活動,在各個面向展現企業社會責任。
適逢「2025台灣燈會在桃園」的活動高峰期,蘇俊賓提到這也是基北北桃區域合作的另一成功典範。早在數月前,四市就共同決定攜手宣傳燈會,透過觀光、文化、交通等面向的合作,規劃出「基隆吃小吃、新北放天燈、台北走透透、桃園卡比獸」等豐富行程,讓台灣燈會不僅在桃園,也在基北北帶來更多觀光效益。未來,包含世壯運、全民運動會等,也將繼續深化基北北桃的合作關係。
台北市長蔣萬安指出,「基北北桃公共運輸定期票」已累積發行逾900萬張,總搭乘次數突破7億,滿意度高達98%。這都有賴四縣市交通團隊的努力,以及在地企業夥伴落實企業社會責任(CSR)與環境治理(ESG),與市府攜手實現減碳日常化,邁向2050淨零碳排目標。基隆市長謝國樑也表示,將全面汰換全市大型公車為低底盤電動公車,並引進全新運具,提供更環保、舒適的公共運輸體驗。新北市副市長陳純敬則提到,在推動減碳存摺計畫時,除了鼓勵市民使用公共運輸,也透過產業園區與工業區鼓勵企業投入減碳行動。
桃園市政府交通局表示,「我的減碳存摺」全民運動以基北北桃通勤月票的良好成效為基礎,鼓勵市民搭乘大眾運輸,累積里程數轉換成每日減少的碳排放量,參加抽獎。今年更推出「月月兌好禮」活動,「減碳大聯盟」也擴大參與範圍,包含政府機關(構)、學校及企業皆可加入,一同邁向淨零碳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