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台灣燈會在桃園「原住民燈組」超吸睛 融入文化與燈飾完美邂逅

2025-02-18 13:44

? 人氣

作品「EYE OF INA」,外型由傳統與現代交織而成,包含原住民16族群圖騰意象及前衛科技感的LED呈現眼睛。(圖/桃園市政府客家局提供)

作品「EYE OF INA」,外型由傳統與現代交織而成,包含原住民16族群圖騰意象及前衛科技感的LED呈現眼睛。(圖/桃園市政府客家局提供)

2025台灣燈會在桃園盛大展開,位於機捷A19站旁的「城市聚光燈」燈區,以多元文化為主題,展現台灣客家、原住民、新住民、眷村和閩南等豐富文化意象,不僅呈現桃園居民的多元性,更透過燈飾作品展現其豐富多樣的文化底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其中,作品「脈」大量運用自然植物與材質,創作團隊將光復鄉馬太鞍溼地的生態景觀巧妙地復刻到燈會現場,透過當季植物呈現阿美族野菜文化,並運用溼地特有的植物和樹皮布,打造出一座充滿生命力的發光山體。當光線投射在樹皮布上,形成模糊交錯的光影,漫步其中,彷彿能感受到大地的脈動。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使用的樹皮布從採集、刮皮、扒皮、搥打到成品,完全由創作團隊手工製作,連路過的民眾都忍不住參與其中,親身體驗樹皮布的製作過程,直呼印象深刻。

另一作品「EYE OF INA」則融合傳統與現代元素,以原住民16族圖騰為設計靈感,呈現原住民獨特的文化意象,搭配彷彿髒辮般的光束管線,散發著既流行又狂野的氣息。作品的眼睛部分更以整面LED螢幕呈現,充滿前衛科技感,吸引眾多民眾駐足拍照。

以原住民生活型態為創作題材的「生之華」,則生動呈現原住民織布、狩獵的意象,勇士與婦女的圖像中隱藏著藝術家的巧思。拱門兩側的勇士與婦女並非單純的重複圖像,而是人物的左右兩面,且人物身上的服飾皆採用真實原住民族布料,藝術家希望透過作品重現早期原住民織布、狩獵的真實生活樣貌。

作品「祈豐年」,X型的屋頂與斜撐來自阿美族太巴塱穀倉,亦如禱告的手,有感謝過去豐收及對未來豐收的期待。(圖/桃園市政府客家局提供)
作品「祈豐年」,X型的屋頂與斜撐來自阿美族太巴塱穀倉,亦如禱告的手,有感謝過去豐收及對未來豐收的期待。(圖/桃園市政府客家局提供)

作品「祈豐年」則取材自阿美族太巴塱穀倉的建築特色,以X型的屋頂和斜撐,呈現祈福禱告的意象,象徵對過去一年豐收的感恩,以及對未來豐年的期盼。作品內部還設有竹燈,每盞竹燈都映照著不同的設計圖騰,彷彿一面光影刺青,讓參觀者驚喜連連。

這幾組充滿原住民文化意涵的燈組,不僅細膩呈現原住民的生活特色,更讓賞燈民眾有機會深入體驗原住民文化的精髓。台灣燈會也將在2月19日原民表演日,邀請多個原住民團體帶來精彩表演,歡迎民眾前往觀賞,親身感受原住民族文化的熱情與活力。更多燈區與表演資訊,請至「2025台灣燈會在桃園」官網查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