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時,洗澡只洗 5 分鐘,少開冷氣,做好垃圾分類;出門時,多走路,多騎腳踏車,多搭大眾運輸。小朋友們出於對北極熊的愛,在畫作裡,繪下從日常觀察到的永續生活秘訣。
複合式蔬食概念品牌植境(plantārium)於 12/07 日舉辦「永續聖誕節」,邀請中華育幼機構兒童關懷協會(CCSA)所串聯之育幼院及弱勢家庭約 20 名兒少朋友,參與聖誕蔬果派對、幫北極熊找家,以及闖關探險等活動,藉由對地球各物種保持友善與愛,讓孩子們不只在過節,更在愛北極熊的過程裡,找到永續的飲食與生活捷徑。
我們愛過節,更愛北極熊——綠色生活,心意循環 小男孩一家意外收留了一隻北極熊。炎夏,北極熊得窩在放滿冰塊的大浴缸;秋日,牠得住在大冰箱裡;直至冬季落雪,牠才能在戶外雪地自在奔跑。看著北極熊一天天長大,曾向聖誕老人許願想要一隻北極熊而實現夢想的小男孩,再度提筆寫信。這次,他的願望是:「請幫我把北極熊送回牠的家。」 北極熊回到北極了。長大後的小男孩,循著極光終於來到北極,見到北極熊與北極熊的孩子。臺下聽故事的小朋友們,說自己也會向聖誕老人許下同個願望,但同時更擔心另一件事。 什麼事?小朋友指向投影幕上,故事主角長大後抵達北極時,腳下所踏著的那塊冰:「因為冰塊愈來愈小塊了。」 這是植境「永續聖誕節」裡的繪本故事分享環節。
搭著捷運來到活動會場的小朋友們,一邊聽故事幫北極熊找家,從中發現北極海冰最快可能於 2030 年 9 月全融消失,比原先專家預測提早將近十年;一邊從日常生活裡發揮創意,找出能應對全球環境暖化的行動。 例如:在家少開冷氣,節約用水,做好垃圾分類;出門多走路,多騎腳踏車等。他們也在畫紙上,繪下屬於北極熊的永續聖誕節,把想要守護北極熊的愛,轉為實踐綠色生活、守護自己也守護世界的心意循環。 我們開始關懷,也開始行動——永續聖誕,延續日常 冷氣溫度開太低、離開房間忘了關燈、冰箱門沒關緊、食物買太多、購物用了過多一次性塑膠袋。生活中無意間的一個個「小破綻」,在闖關探險環節裡,通通被小朋友們敏銳地抓出來。
而來到水資源議題,當關主詢問洗澡用水時間應該縮短到十五分鐘、十分鐘,還是五分鐘時,原本爭先恐後搶答的小朋友們,一度顯得很遲疑。聽到只要「五分鐘」沖澡時間便足夠,他們疑惑:「洗澡只洗五分鐘,會不會不乾淨啊?」 從日常生活產生疑問,也代表孩子們開始關懷環境、開始負起責任,進而推動日後的永續行動。
聯合國「2030 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的 17 項核心目標裡,第 12 項即是「負責任的消費及生產」。 為什麼選蔬食、吃紫米飯、買當地食物,會比較環保呢?原來,三餐食物的碳足跡,就藏在糧食生產、加工以及運輸的過程裡。全臺人口若一天選擇蔬食,將降低飼養動物所製造的碳排量約 5.7 萬公噸,相當約 146 座大安森林公園的碳吸附量;而食用未加工過的紫米飯,不僅減碳也更健康;選用在地食材,除了新鮮,更能降低食品運輸過程的車輛碳排。 於是,小朋友在挑戰安排自己的食物餐盤時,在一堆食物圖卡裡,立即選出紫米飯、紅蘿蔔、花椰菜、豆皮,以及台灣芭樂。不僅滿足一餐所需的澱粉、蔬菜、蛋白質量,也藉由蔬食、選用當地食材等行動,大幅降低碳排。 日常丟垃圾時,小朋友們也藉由「瓶瓶罐罐紙,電一三五七」的環保十指口訣裡,學會如何區分塑膠瓶、玻璃瓶、鋁罐、鐵罐、紙類,以及電池、衣服、3C 產品、五金製品與其他類別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