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港築港工程110周年!港灣城市興起論壇明登場

2018-08-03 19:00

? 人氣

1904~1907年間台灣總督府鐵道部為改善港埠貨物運輸而填海造陸,將縱貫鐵路延伸至打狗港的臨港鐵道線-哈瑪星(濱線はません),造就高雄城市發展的起點。(圖/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興濱計畫提供)

1904~1907年間台灣總督府鐵道部為改善港埠貨物運輸而填海造陸,將縱貫鐵路延伸至打狗港的臨港鐵道線-哈瑪星(濱線はません),造就高雄城市發展的起點。(圖/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興濱計畫提供)

高雄市政府配合高雄港築港工程滿110周年之重要紀念時刻,結合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以下稱高史博)舉辦「再造歷史現場國際論壇」,希冀凝聚「見城」與「興濱」計畫之階段性成果,彙整城市歷史的整體論述,透過國內外多元觀點重見高雄城市歷史發展論述,以作為港灣城市文化治理的新願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高史博長期以推動「地方學」、「大眾史學」為目標,為讓更多市民理解高雄這座城市的興起與變遷,透過此次論壇的辦理,邀請重要港灣城市如神戶、橫濱、新瀉等歷史學者、博物館代表,以及日本重量級鐵道博物館舍日本大宮博物館等一同共襄盛舉,見證高雄城市榮耀的時刻。

沒入塵埃歷史片段 九轉十起水泥大亨在高雄

鄰近海洋的高雄,是冒險家的樂園,鄰近高雄港的哈瑪星、哨船頭,許多開拓者在此留下印記。從1850年的美國商人在哨船頭偷偷蓋倉庫,到1863年開港後傳教士、商人、外交官陸續前來。1895年日人領台後,更吸引許多日人來此開創事業,打造哈瑪星及高雄市,這也是本次論壇重點。

在許多日人中,淺野總一郎更為傳奇,他從小經商,但屢敗屢戰,日人稱他為「九轉十起」,也就是跌倒九次,第十次也要站起來,直到明治維新後,他成功捉住新式產業的發展,成為日本水泥大亨,同時也不停嘗試新事業。

淺野總一郎塑像。(圖/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淺野總一郎塑像。(圖/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日本領台後,淺野總一郎親自來台,大量購買港灣旁土地,尤其鍾情高雄,並向台灣總督府要求在高雄港灣填海造陸,總督府直到1908年才點頭,成為今日的哈瑪星。這個經驗,更讓他帶回日本,成功填築東京灣,成為今日東京、橫濱間的京濱工業地帶。

淺野總一郎所填築的哈瑪星。(圖/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淺野總一郎所填築的哈瑪星。(圖/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除了填海造陸外,淺野總一郎更是水泥大亨,在1884年於東京成立淺野水泥,後來陸續在門司、北海道、川崎建廠,來到高雄後,發現壽山地質適合製造水泥,於1917年在壽山腳下設立高雄廠,戰後成為台灣水泥。至於在日本的淺野水泥,戰後與其他公司合併,成為太平洋水泥(太平洋セメント),迄今仍為日本重要水泥公司。

高雄壽山下的淺野水泥工廠。(圖/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高雄壽山下的淺野水泥工廠。(圖/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這樣一個橫跨台日的人物,在此次論壇上,除了有台灣研究者發表論文外,更邀請了淺野總一郎故鄉:富山縣氷見市的淺野總一郎資料展示館館長來台共相盛舉,連結起百年前的歷史發展軸線。類似這樣的故事及討論,也將是本次論壇的重點。

日本太平洋水泥株式會社,右上角可看到與淺野水泥相同的標誌。(圖/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日本太平洋水泥株式會社,右上角可看到與淺野水泥相同的標誌。(圖/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再造歷史現場的多元參與精神

對高雄在地的土地及人物討論外,高雄究竟在世界史上有何意義?此次論壇也將以「開港」為主題,延伸討論這個在東北亞,被西方用船堅炮利打開的「條約港」,究竟在發展上有何不同?除了台灣的基隆、高雄外,也邀請日本最早期開港的三個港灣城市:橫濱、神戶、新潟,一同討論這些港灣城市發展的異同。

新潟明年將迎接開港150週年。(圖/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新潟明年將迎接開港150週年。(圖/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台灣幾乎每個月都會舉辦歷史研討會,高雄市政府與高史博聯合辦理的國際論壇有什麼不同? 本次國際論壇立基於再造歷史現場計畫的核心精神,深度挖掘城市發展過程中消失的歷史證據,以歷史論述建造多元觀看面向的歷史現場,不僅是被封存在文獻史料中,聽者重返歷史現場為要讓歷史記憶得以延續。因各場次報名狀況踴躍,均已額滿,主辦單位將規劃網路直播,讓無法親身參與論壇的民眾,可透過高史博youtube頻道同步觀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