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國際長笛藝術節 21世紀傑出長笛新世代 北、高藝文饗宴

2021-04-22 21:49

? 人氣

臺灣最大長笛盛會-「TIFF國際長笛藝術節」為期10天,在台北、高雄共計7場演出。(圖/力晶文化基金會提供)

臺灣最大長笛盛會-「TIFF國際長笛藝術節」為期10天,在台北、高雄共計7場演出。(圖/力晶文化基金會提供)

自2020年初COVID-19爆發以來,疫情持續影響全球。默默在臺灣音樂界耕耘數十年的長笛教母樊曼儂表示,藝術節籌備過程中,疫情多變不見緩解,在大部分原訂的國外藝術家無法來臺參與的狀況下,樊曼儂認為,只要臺灣仍可舉辦音樂會,危機就是最佳的轉機!決心不畏艱困地堅持舉辦這三年一會臺灣最大長笛盛會-「TIFF國際長笛藝術節」,由臺灣優秀傑出的長笛演奏家們,擔綱藝術節中重要演出。在此艱難時期,有幸獲得力晶文化基金會的鼎力支持贊助,讓這次活動能更加順利展開,讓臺灣的軟實力驚艷國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手策劃整個藝術節七場音樂會的樊曼儂,在4月29日晚場於臺北國家演奏廳、5月1日晚場於高雄衛武營表演廳兩地上演,集結旅德長笛家徐鈺甄、林于斐及旅法長笛家楊慧君、楊智越,以德派的深厚底蘊與法派的華麗明媚滿足樂迷的多重願望。

為音樂會揭開序幕的即是義大利作曲家,羅倫佐(Leonardo de Lorenzo)的《給三支長笛的華麗超技隨想曲》。樂曲開始由第三部長笛顫音的層層堆疊,隨後第一部長笛進入小段的裝飾奏,透過華麗的快速音群以及音階和弦轉調運動,全曲在三個聲部當中穿梭。同時也是長笛演奏大師的羅倫佐,為他奉獻一生的長笛寫了這首少見的三長笛作品,考驗演奏家們的樂念、默契及技巧,透過力度的變化以及繁複的演奏技巧,聽眾可以欣賞到長笛光輝燦爛的音色,以及高聲長揚的美聲旋律,

三位長笛家-楊慧君、楊智越和林于斐在《給三支長笛的華麗超技隨想曲》中充分展現精湛的演奏技巧。楊慧君以評審團一致通過獎畢業於法國巴黎師範音樂學院長笛最高演奏家文憑,也以優異成績於艾弗瑞音樂學院獲得長笛專業級文憑。楊智越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管弦與擊樂研究所碩士班主修長笛,目前留學於巴黎師範音樂院。2013年獲臺灣長笛菁英大賽菁英組第三名。林于斐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目前於德國薩爾高等音樂學院攻讀最高演奏家文憑,求學期間曾獲2019香港國際長笛大賽銀獎、2017荷蘭國際長笛大賽銀獎、2015功學社臺灣長笛菁英大賽菁英組首獎。

伴著豎琴與鋼琴聲 見證三位新世代傑出長笛家邁向高峰

此次藝術節中的這幾位新世代長笛家,都是從求學時期起便不停自我鞭策、努力精進技法,更隨著人生歷煉與長笛演奏的成長,每一位在音樂的詮釋上皆更臻成熟,並在國內外舞臺上嶄露頭角。開場曲目後三位長笛家輪番上陣,分別搭檔菁英豎琴家曾韋晴以及知名鋼琴家黃楚涵,帶來一連串少見、以長笛與豎琴或鋼琴搭配演出的曲目。

豎琴家曾韋晴,於2014年獲義大利國際豎琴大賽第四名,擁有德國科隆音樂院豎琴最高演奏家文憑、奧地利格拉茲藝術大學豎琴演奏碩士、科隆音樂院現代音樂詮釋演奏碩士,現為臺北市立交響樂團豎琴首席並在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響喻南臺灣的鋼琴家黃楚涵,為美國德州州立大學奧斯汀分校音樂系鋼琴演奏博士,目前任教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中山大學、高雄中學等音樂班系。五位演奏家將分別為南臺灣聽眾帶來-羅倫佐、塔法奈爾、杜提耶、貝多米爾、武滿徹、舒霍夫、松貢、若利維,多位名家的作品。

樊曼儂在策劃整個藝術節時,除了中青世代的菁英長笛家,更掛記著對新世代長笛家的培育。樊曼儂以為,「對於每一位演奏家來說,每次演出都是個夢,在美夢成真之前都需經歷許多鍛鍊與試驗。」因此,她精心擇選了一系列作曲名家們極為特別難得被演出的作品,而每首曲目對於新世代的三位長笛家也肯定都是挑戰。

「第六屆國際長笛藝術節」為期10天,自4月28至5月9日起將在北高演出七場音樂會,將跨越古典、現代、爵士、即興、跨界,展現臺灣長笛界眾菁英們的優秀實力與無極限的可能性,一同演繹新時代的聲音。

喜歡這篇文章嗎?

徐炳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