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血糖的醫療廢棄物 藝術家轉化為生命創作

2017-10-13 17:22

? 人氣

藝術家石晉華。(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藝術家石晉華。(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面對終身跟隨並主宰生命線長短的慢性病,會選擇如何面對並與之相處?石晉華,1964年出生於澎湖馬公,生活創作於高雄,是台灣少數觀念行為藝術創作者之一,他是第一型糖尿病患者,他的學習、從事藝術創作的起因與初衷,都根源於無法痊癒的疾病與始終虛無的生命經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石晉華的生命線=創作線

在《線—石晉華華當代宗教藝術展》展場,一包包名為《珍珠念珠》的夾鍊袋,經由紅線的串連貫穿整場;從1994年開始,石晉華每日收集他檢驗血糖、注射胰島素所產生的醫療廢棄物,將它們放入大小統一的夾鏈袋,然後在上面寫上日期。

他把這些袋子取名為「珍珠」,並用線繩將這些「珍珠」串連成一開口型的念珠。《珍珠念珠》是一條生命線。它引導著整個展覽的動線,也代表著石晉華的生命歷程。

《線—石晉華華當代宗教藝術展》,涵括石晉華自1983年迄今,以宗教精神為內蘊和主軸的創作共33組件,即日起在高美館4樓展出,展期至明年1月1日止。

每日同一時刻做同件事 這世界就會有所改變

展覽由〈犧牲樹〉系列展開石晉華生命的寓言。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的電影「犧牲」帶給大二時的石晉華猛烈的撞擊,「如果每一天在同一個時刻做著同一件事情,像一個儀式一般,這個世界就會有所改變。」這段話尤其深切影響日後石晉華的創作信念。

自從早年發現患有糖尿病以來,石晉華每天的儀式便是測量與記錄,此慢性病跟其他突發急症最大的不同,就是這種苦痛讓你有時間面對自己的存在與死亡。

而這時間,最後變成了石晉華作品中的「線」,組織一切,並化身為藝術創作的核心與軸心。透過作品,藝術家的存在最後也化成一條條的線。

從2001年開始,石晉華在特定的一塊木紋組合的地墊上持續做皈依大禮拜,他的目標是做111,111遍。每做一次他就會按一下地墊前的計數器,以紀錄做過的次數。

隨著時間過去,他的身體在地墊上已磨出了白色的耗損痕跡。這身體成為一直線的狀態,是藝術家作為皈依者最虔誠的姿態,而那塊有著銘痕的地墊,則被他視為是一件精神性的雕塑。

因此,《身體銘痕》也可以作為這次當代宗教藝術展的真正起點,讓石晉華精神與身體最虔誠的一直線,指向其他所有作品,因為是它們才使得藝術家的生命超越了病人的生命,所以這大禮拜有著雙重皈依的意涵:皈依於佛教,也皈依於藝術。

《珍珠念珠》是石晉華每日收集他檢驗血糖、注射胰島素所產生的醫療廢棄物,所串連的一條生命線,它引導著整個展覽動線,也代表著石晉華的生命歷程。(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珍珠念珠》是石晉華每日收集他檢驗血糖、注射胰島素所產生的醫療廢棄物,所串連的一條生命線,它引導著整個展覽動線,也代表著石晉華的生命歷程。(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而石晉華真正發展出的巨作是《走鉛筆的人》。與由數十件作品所構成的《走筆》系列不同,《走鉛筆的人》沒有成一個系列,因為它從頭到尾只有一件作品,即使它已歷經二十多年的製作過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