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首創「馬戲棚計畫」 培育創作人才打造臺灣馬戲產業鏈

2021-01-06 16:05

? 人氣

「馬戲棚計畫」期末呈現 。(圖/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馬戲棚計畫」期末呈現 。(圖/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以打造「藝術家的創意基地」為使命,持續培育各領域的創作人才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於今年啟動首屆「馬戲棚計畫」(CIRCUS FACTORY),與星合有限公司&合作社創辦人陳星合及江侑倫共同策畫執行,採用工作坊形式,課程從4月至12月,邀請各領域資深創作者,帶領學員探索不同創作面向,於去年年底在臺北試演場進行期末呈現,共計呈現18組精彩作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現階段臺灣馬戲環境主要聚焦在技術訓練,而創意發想的培養仍有發展的空間。」北藝中心總監王孟超表示,馬戲具備不同身段與技巧,可以和不同的藝術形式結合,而臺灣馬戲表演者的實力相當好,只是欠缺說好故事的能力,這也是創設馬戲棚的初衷,希望透過這個平台,孵育創作人才,並以自製馬戲節目為目標,厚植臺灣馬戲的發展。

「馬戲棚計畫」期末呈現 。(圖/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馬戲棚計畫」期末呈現 。(圖/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策劃人陳星合表示,以往馬戲被既定為歡樂、繽紛、嘉年華,透過「馬戲棚計畫」,運用跨界結合的方式,不只是在訓練馬戲技巧,而是強化創作面,增加不同創作素材的選擇,打開馬戲作品的多樣性,讓大眾理解除了熟悉的馬戲形象外,也能像其他藝術形式一樣,有更多可能。

「馬戲棚計畫」的兩大特色是長期及多元,陳星合表示,為提供學員更完整的課程,工作坊時間達6個月,並廣邀各領域的師資,包含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團長王嘉明及駐團導演BABOO、策展人周伶芝、複合媒材設計師滕孟哲、驫舞劇場藝術總監陳武康、栢優座座首許栢昂、三金音樂製作人柯智豪、飛人集社團長及設計總監石佩玉、窮劇場聯合藝術總監高俊耀等,豐富課程多樣性,讓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帶領學員思考將馬戲結合音樂、物件、戲劇、舞蹈等元素。

首屆「馬戲棚計畫」吸引近百位報名者,透過徵選最終由24位學員參與此次計畫。報名者來自各方,包含劇場導演、戲劇、舞蹈、文學、視覺藝術等創作人士,讓不同領域的師資和不同背景的學員透過交流、討論,互相激盪,啓發創作動能。

「馬戲棚計畫」期末呈現 。(圖/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馬戲棚計畫」期末呈現 。(圖/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馬戲棚計畫」以臺北市最大的排練場地—臺北試演場為基地,在高挑寬闊的空間,學員可以充分練習、交流各種馬戲技巧。王孟超表示,特別將試演場整體空間中分成兩部分運用,一部分作為馬戲、雜耍訓練用途,而另一部分則邀集音樂、舞蹈、戲劇、音樂劇等各方好手共同練習,讓各式各樣的表演元素交流、撞擊、融合,突破馬戲原本的界限。

參與此次計畫的馬戲表演者楊世豪表示,馬戲是使用物件、想像力的延伸展現,臺灣從馬戲出身的編導非常稀少,透過這次課程,與不同藝術領域的老師、學員對話,啟發另一種創作思考,如在石佩玉老師的課程中,探索偶戲與馬戲的關係。在期末呈現中,楊士豪就挑戰把偶戲變成馬戲,讓人偶置換成單純物件,呈現有別以往的視覺型態。

北藝中心鼓勵藝術家突破框架與跨域嘗試,以成為藝術家的創作基地為目標,透過「馬戲棚計畫」,力求為臺灣馬戲環境累積多元創作能量,建立人才資料庫,並搭建產製平台,以建構臺灣馬戲永續發展的產業鏈。首屆馬戲棚計畫學員已於今年底進行期末呈現,第二屆馬戲棚計畫學員招募即將於今年春季登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