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海浪發電機組研發成功 海大將協助外海實測

2017-03-15 18:36

? 人氣

海大校長張清風與哈哈世代公司總裁廖人立簽約。(圖/張毅攝)

海大校長張清風與哈哈世代公司總裁廖人立簽約。(圖/張毅攝)

造價五億以上的海浪發電機組,由哈哈世代科技公司研發成功,將在今年八月間移到基隆外海進行實測,如果實測成功,很快就可以商轉,領先世界各國,為臺灣的綠能開發,邁入新的里程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海大協助推動新型海浪發電技術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能源與政策研究中心,今天下午由校長張清風及翁文凱教授與哈哈世代科技公司,簽訂「新型式海浪發電裝置」效能提升及技術移轉合約,希望透過產業、學界的合作,為臺灣綠能環保科技的實踐,往前再邁進一步。

海大教授翁文凱指出,目前世界各國所發展的海浪發電技術,不易大量推廣的原因,主要在於單機作業、單機發電,成本高、效能低。同時,發電裝置通常是架設在深海中,或是離岸式的設置,導致無法固定、容易鏽蝕,加上架設成本高、施工不易,完工後容易故障、不易維修保養,傳輸電力的纜線從海底拉到岸邊,花費高昂又會耗損電力,更極易遭受破壞等等問題。

海洋大學擁有世界級的海洋工程實驗館及大型空蝕水槽,同時校區又緊鄰海洋,周遭有充足碼頭及水域設施,是國內獨有的研究環境,非常適合進行海洋能源開發的相關研究,目前校內在海洋能的開發主要有溫差、波浪、潮流發電等三大研究團隊正在進行。透過這次合作,將協助哈哈世代公司進行「新型式海浪發電裝置」效能測試、技術指導與建議,朝向商業運轉的目標邁進。

今年內展開進行實測

哈哈世代科技總裁廖人立表示,海洋大學是我國海洋基礎研究的翹楚,希望透過這次的合作,借重海洋大學海洋能源與政策研究中心專家的專業,今年八月移到外海實測,進行技術指導與效能測試建議,檢測人工造浪模擬系統的性能,並改進缺失,作為提升效能及後續下海測試商轉的參考。

廖人立強調,哈哈世代公司致力綠能新科技的研發,經過多年的研發與測試;而現行海浪發電技術,常見的發電裝置架設在深海中,或者離岸式的設置,導致無法固定、容易鏽蝕以及架設成本高、施工不易,加上完工後容易故障、不易維修保養與傳輸電力花費高,還有耗損電力等問題。

成本低、轉率高,不用儲存可直接使用

因而發展「新型式海浪發電裝置」,藉由浪波的上下高低起浮能量,使轉化為動能並給予串連集中,複數連動裝置是這項設備的核心技術,可以允許串連各並聯裝置的傳動軸,使得傳動能量集中於飛輪而推動發電機發電,達到方便管理並減少發電機組數量。並以慣性飛輪作為動能儲存,進而可穩定地經由發電機構轉換成電能。單位面積的發電效能,預估可超越太陽能發電或風力發電數倍以上,且全年無休、發電穩定。

新型的海浪發電機組。(圖/張毅攝)
新型的海浪發電機組。(圖/張毅攝)

廖人立表示,以往海浪的發電機組,效能轉換率約在兩成左右,目前測試成功的機組,對海浪能量發揮極致吸收的效率轉換,目前保守估計為三成的能量轉換效率,試算每臺裝置機組,將對臺灣北海岸平均約每平方公尺10仟瓦的能量密度,以及面積五百平方公尺的海面,汲取出1500仟瓦的發電效率,即一天約有36000度的發電量,可換算約可提供一千戶以上,一般家庭一天的消耗電量。

哈哈世代科技公司總裁廖人立。(圖/張毅攝)
哈哈世代科技公司總裁廖人立。(圖/張毅攝)

他強調,新型海浪發電系統是一套低成本、高保固,更容易維護,把大面積的海浪動能轉換成電能的裝置,一旦商轉量產,將成為臺灣推動非核家園與再生能源,最好的解決方案,為全球暖化與能源短缺,兩大人類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貢獻一分心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