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瑜的全額補助青年學貸政策究竟可不可行? 「懶人包」讓你一看就懂  

2019-12-13 10:10

? 人氣

韓國瑜12月5日出席「青聽我們說」2020總統大選青年論壇,再致詞時重申青年政策「國際三支箭」,期望藉由政府來帶給青年更多出國學習的機會,讓台灣與國際有更緊密的連結(資料照,簡必丞攝)

韓國瑜12月5日出席「青聽我們說」2020總統大選青年論壇,再致詞時重申青年政策「國際三支箭」,期望藉由政府來帶給青年更多出國學習的機會,讓台灣與國際有更緊密的連結(資料照,簡必丞攝)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日前提出青年政策,主張學生就學貸款利息應努力降到最低,甚至完全由政府補貼全部的利息,只還本金;對此,教育部和民進黨籍立法委員立刻跳出來指稱不可行。究竟韓國瑜的青年學貸政策內容為何?實務上真做不到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教育部認為,如果學貸免息,恐有所謂的「套利風險」,會讓原本沒有需求的學生也來借學貸,反而將這筆原本該付學費的資金挪作他用,或進行其他投資,賺取利潤。

教育部的觀點可分兩個角度討論。一是假設有了免息貸款,所有的學生都會「貪圖」免息而去申貸;但是任何經濟行為都有機會成本,有負擔能力的學生,未必人人都會去申貸,更不會把申貸後的錢拿投資套利。基本上這個論點是難以成立的。

圖卡懶人包(製圖,風傳媒)
圖卡懶人包(製圖,風傳媒)

在目前低利率的環境下,韓國瑜的國政顧問團估算,申請學貸的一年無風險套利為3,180元、平均每個月為265元,這個錢吃兩份麥當勞大麥克套餐有找。甚至當明年最低薪資時薪上調至158元後,學生只要打工100分鐘,就相當於「無風險套利」一整年,這種「套利」對學生來說,實在太不具誘因了。教育部以「圖利他人」的心態來看待學貸免息政策,根本上就失去教育家的理念。

除了「套利」外,再來討論「錢從哪來?」

以目前學貸申請資格:

A、家庭年收入114萬元以下,就學及畢業緩繳期間貸款利息由政府全額補貼。

B、家庭年收入114萬元至120萬元,政府補貼半額利息。

C、家庭年收入超過120萬元者,需有兄弟姊妹在高中以上學校就讀,才符合申請資格,但政府不予補貼利息。

圖卡懶人包(製圖,風傳媒)
圖卡懶人包(製圖,風傳媒)

我們以現有申請資格來討論免息政策得增加多少政府預算。

根據韓國瑜國政顧問團的估算,前述A、B、C三類全部免息,每年要增加16億元的國庫負擔,總預算為40億元。若從預算增加的角度看,補貼利息金額從24億暴增至40億,幅度高達六成,確實很驚人。但以教育部109年度編列預算2591億元為基準,新增16億元的利息補貼,僅占0.61%;全部40億元補貼也才占1.54%;這樣的比重,一定有可以挪調的空間,也不致於干擾到教育部既有的政策執行能力。

圖卡懶人包(製圖,風傳媒)
圖卡懶人包(製圖,風傳媒)

答案很清楚了,不是不能做,而是要怎麼做

為了提升年輕人的競爭力,韓國瑜也提出「投資人才」、「國際培力」、「榮耀返鄉」的構想,希望能透過擴大青年學子的外國體驗、交流、就學,提升台灣青年人才的視野和國際觀。

根據韓國瑜的想法,未來他將先推動中英雙語教育,作為日後學生上大專院校出國交換的前期基礎準備;進而鼓勵大學生和研究生,在學期間至少有一年到國外當交換生;至於費用則由政府來「想辦法」。可想而知,這個議題也引來諸多討論。

當前的社會氛圍習慣以「有沒有錢」作為「該不該做」的慣性思考模式。回顧1970、1980年代,台灣流行一句「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後來這批優秀的留美學子有部分返台,不少成為當前產官學研各領域的棟梁。儘管去年台灣出國留學人數達4.1萬人,創近十年的高點,但僅占全體大專生的3.3%,人數和比率都遠不如鄰近國家。因此先鼓勵青年學生放膽出國交換,可望促進日後出國留學的人數,而經過不同文化的洗禮,對青年學生未來人生的規劃必然有很大的啟發。

圖卡懶人包(製圖,風傳媒)
圖卡懶人包(製圖,風傳媒)

如果「交換學生」這件事值得肯定,那麼實務上可行嗎?依韓國瑜團隊的統計,目前全台有24萬名大專生、8萬名碩士生,合計32萬人在國外當交換生;若以每人一年100萬元的費用估算,得要3200億元,是一筆可觀的費用,要以預算支應,直觀上當然不可行。

但是根據教育部網站,107學年度大專院校學生合計124.4萬人,32萬名交換生占比約25.8%,這個比重已到了主管機關不能忽視的趨勢,至少必須提出相關政策回應這個現象。

政策上可從幾個方向思考

首先,跳出32萬名已經在外交換的學生人數框架,思考重點是我們的留學、交換生政策及更高位階的外交經貿政策。以蔡政府推動新南向為例,那麼教育部就應先針對這個區域提供相關的鼓勵交換措施;其次,若是與綠能、AI、大數據,甚至區塊鏈等政策或趨勢產業有關的學科領域,也是可以設計、安排納入優先交換領域。

圖卡懶人包(製圖,風傳媒)
圖卡懶人包(製圖,風傳媒)

政策補助當然不是人人有獎,至少在鼓勵青年學生出國交換政策上,要掌握幾個大原則:有意願、有能力、有條件。學生要願意接受異文化的衝擊、激盪;學生要有適應出國交換的能力,包括語言、生活習慣,以及專業學科;接受補助的學生,回國後要有適宜的回饋機制,畢竟這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免費午餐。

至於是否要排富、補助金額、補助比重若干等執行面的細節,可以再就各方意見及資源進行討論。政策要有想像空間,大原則確定值得做,再來努力找出實踐的方法;如果事事自我設限、固步自封,只會阻礙台灣青年未來的競爭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