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後為大」該不該生小孩?「三十而立」到底在立什麼?揭孔孟被誤解千年的6句名言

2019-02-25 17:05

? 人氣

很多人都把這句儒家經典當作孔子愚忠愚孝的代表,但事實上,這句話是彰顯了孔子很重要的思想──「正名」,是上行下效的責任感,而非由下而上的愚忠愚孝。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國君有國君的樣子,大臣才會有臣的樣子,父親要有父親的樣子,孩子才會有孩子的樣子。孔子強調的是若每個人都能盡自己的本分,那麼國家就會太平了。

「三十而立」立禮不立家

孔子最知名的年齡理論想必大家都倒背如流,十五志學、二十弱冠……而其中「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呢?一般人會理解成「成家立業」,甚至許多長輩至今仍用30歲為界線,督促子女成家立業,但孔子自己到68歲都還是個流浪在外的高齡失業魯蛇,立業的立字都沒寫完,又怎麼會教人在30歲成家立業呢?

孔子的「三十而立」立的是禮,指他30歲的時候懂得禮、言行都很得當,所以不是立事業、不是立家庭,立的是人自己的修養。

看完了六大被誤解千年的名句,其實可以發現孔子原本的思想其實沒有那麼迂腐僵化,在那個時代甚至可以說是蠻進步的。但儒家思想傳了兩千多年,有些當時的錯誤註解也許就這麼代代相傳下去,或因統治者為了控制人民,將孔子的話曲解成利於想統治的思想來灌輸。如果孔子的思想真的對統治者這麼有利,那他在世時應該也不會是個到處求職都碰壁的失業魯蛇吧!

責任編輯/潘渝霈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9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佳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