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展誥專欄】「隔壁同學會打我…」孩子班上有「問題學生」時,家長該怎麼做?

2016-03-18 11:54

? 人氣

「今天,就是今天!無論如何,你給我們一個交代,不然孩子上課一直被打擾,損失的受教權誰來還給我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不起,真的很對不起……」站在一旁,顯然是「事主」的一對父母不停地彎腰道歉:「我們會再帶他去看醫生,不會再打擾各位的孩子上課…」

「少在那邊,講都講幾次了!有用的話早就有用了啦!」「轉學就對了、轉學!轉學!」氣憤的家長群中有人丟出了這麼一句話,現場又開始鬧哄哄一片。辦公室裡的主任與老師們忙著安撫眾多家長的情緒。

「有人喜歡這樣嗎?你們以為我們願意嗎?」或許也已經忍耐到了極限,身為眾矢之的的父親失控大吼:「我從來就沒有教我的孩子上課打擾秩序、要惹大家不愉快!」「轉學?轉去哪?難道你家孩子有受教權,我家孩子就沒有?」「功課好的需要好的教育,功課不好的就不需要被幫忙?」

不知道是不是沒有預期到這位父親會吼出這些話,現場突然一片沉默。

原來,這位父親的孩子被診斷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在課堂上經常干擾到上課的秩序,有時候也會因為一些比較大的動作或突如其來的舉動而讓同學感到不舒服,有幾次甚至讓同學受了傷。班上同學不喜歡他,於是開始群起圍剿,而老師們也因為長久以來累積的情緒與挫折,愈來愈找不到幫忙這個孩子的理由與熱情。

事實上,這樣的狀況在學校並不罕見,一個孩子可能造成教師在班級管理上的困難,進而成為學校、家長、同學多方的衝突。然而,就像這位父親講的,如果可以選擇,沒有人願意自己的孩子有這樣的困擾;不只是其他家長,他也很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得到協助;當然,也沒有人願意在不愉快與備受指責的情況下被迫轉校。

當然,這些家長們的情緒也並非空穴來風,長期聽到孩子抱怨上課秩序被搗亂、聽到孩子擔心發生衝突而受傷、聽到孩子口中那個「有問題」的孩子的模樣,長期下來可能讓家長從半信半疑到對學校的不滿,若當幾個家長聚在一起討論這件事情時,更可能讓情緒變得義憤填膺,開始思考「更有效」的對策。這些對策不外乎期待老師可以給予更嚴厲的教育、希望這個「問題學生」轉到特教班,甚至,希望他可以盡快轉學。好像所有的「問題」都在這孩子的身上。

這些對策可能會讓班級氣氛有些改變,然而,身為家長的你覺得,孩子到學校究竟是要學什麼?只是學考試、拿高分?還是學習與不同的人相處、接納差異,能夠尊重人與人之間的不同、也可以了解那些與我們不同的人可能是因為有些「限制」,所以需要比我們更多的資源與耐心去陪伴與協助,並且能在未來帶著這樣的態度進入職場與社會,進而創造美好的工作與生活呢?相信你的答案是很明確的。

放手,是陪伴孩子面對差異的最佳方法

面對差異,因為不瞭解,所以我們會感到焦慮與害怕。透過攻擊、排擠與疏離對方(長期下來就成了霸凌),我們可以避免面對差異所帶來的焦慮。但這樣的方式卻無法讓我們學到「接納」與「尊重」。

下次,當孩子抱怨他在班上不喜歡、看不順眼的人時,不妨扮演一個專心傾聽的角色,聽聽看孩子的情緒、他想用什麼方法與對方相處、引導他想出每一種方式的優缺點,讓孩子有機會在衝突中學習與各式各樣的同學相處,而不必急著跳進孩子的世界,幫忙打電話給導師、甚至衝到學校去尋求公道。

用鼓勵取代施壓,為彼此加油

當我們聽到孩子抱怨班上總有個「怪怪的人」造成大家的困擾時,身為家長的我們可能立即就想到:「那位家長到底在幹麻?」「導師是否失職?」但請別忘了,一天數個小時都得面對這些孩子的導師(與家長)並不會輕鬆到哪裡去,如果孩子持續地抱怨,很可能代表著他們也正在探索有效的方式。

請記得,老師們不是萬能的、也不是所有老師和家長天生就知道如何當老師、如何照顧有特殊狀況的孩子。在這探索與磨合的時期必然會有些衝突與不舒服,身為家長的您若曾經有過一些成功的教養秘訣,可以積極地提供給他們作為班級管理與教養的參考;但若您一時也想不出任何方式,不妨給這些老師與家長多一些鼓勵與打氣、讓他們不必擔心著時時有人來指責他們失職與怠惰,也讓他們有更多的能量能全心處理班上的狀況、處理孩子的問題。而後者,不正是我們最期待的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展誥心理師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