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春專文:愛看不愛,吵什麼吵!

2016-03-18 06:20

? 人氣

讀書是一種私密行為,經典要不要讀?全看個人。

讀書是一種私密行為,經典要不要讀?全看個人。

台師大學文學院六月舉辦的人文經典閱讀會考競賽,參加對象是高中學生,學生要充分閱讀書單中的十本經典書籍,比賽分團體賽及個人賽,團體賽採口頭發表小論文,個人賽要回答申論題,總計有二十所高中報名,每校補助交通費三萬元,比賽獎金團體最高一萬元、個人最高六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是引發爭議的新聞背景,不就是個Gentlemen's club裡的事嗎?自由參加,愛來不來,有如「我是歌手」、「中國好聲音」那樣的競賽活動。只不過主辦方是台師大,地點在大學校園裡,有一定程度的指標作用。然而我實在看不出來,這有甚麼好讓人說長道短、嫌難挑易的了。大家成天價鼓勵中小學生參加的科展,不也很難嗎?

問題顯然出在這條新聞的媒體效應上。作家圈特別容易激動,一犬吠影,百犬吠聲,人人口徑一致,也都沒甚麼創意,總之就是指責開書單的人所開的書單「太難」,誰也讀不完;而自己讀不完或者根本沒讀過的大人,卻要讓十六七八歲的孩子讀完了作報告,徒遺好事者「捫心自問,你們的畢業生有幾個人讀過這其中的一本,一本就好。」之譏。這種挑釁意味相當強的語言在媒體上很容易得到附和,不過在我看來,恰恰暴露兩個方向的問題:其一,呼籲他人捫心自問者可能真沒讀過這些書,而以己度人;其二,就是閱讀新聞之能力低落者,可不見得是高中生,卻是這些好事之徒。

「高中生經典書單」設若是硬性規定全國高中生都要讀、都得考,則此事便有很多面向值得討論,究其難易,還只是非常次要的一個環節。畢竟,在茫茫書海之中,無論灑下多麼大的一張巨網,弱水三千,一時間也只有一瓢之飲。開書單,必有經史大儒班馬揚鄭以為難者,也必有連我這種沒有博士學位、沒有教授資格的人以為相當容易的書。

在正規教育現場之外,以特殊手段實施之,既無關於參與者之外其他受教同儕之權益減損,又不涉及自身人格與知識養成之破壞,開發一套補充教材,寓教於賽,其中可以討論、以及值得討論的,就是教材本身所顯示的知識傾向。

的確,新聞中所顯示的書單有其具體的傾向,那就是側重於西方近代啟蒙思想以來的社會科學經典。

1. 《烏托邦》托馬斯.摩爾著
2.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尼采著
3. 《夢的解析》佛洛伊德著
4. 《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馬克思.韋伯著
5. 《第二性》西蒙.波娃著
6. 《東方主義》愛德華.薩依德著
7. 《第三種猩猩》賈德.戴蒙著
8. 《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米歇爾.傅柯著
9. 《自由論》以賽亞.伯林著
10. 《想像的共同體》班納迪克.安德森著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