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花人民納稅錢養歷史學者?白色恐怖檔案,不是掃成PDF就能公開了嗎?

2016-03-17 16:43

? 人氣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因為它有侵犯受害者,或是第三人隱私權的可能。這一切,都必須等待確認檔案內容之後才能夠決定。 在這一方面,東德史塔西檔案的處理方式,可以借鑒。這裡,獨立記者林育立所寫的報導可供借鑒,筆者就不多談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簡單來說,兼顧知情權、隱私權與學術研究的公益價值,才是好的檔案公開。而這都必須建立在一定程度的檔案解讀之上。

當我們有這些基本認識之後,我們就會發現:再生.com的作法非常詭異。它既不是好的檔案保存方式,也不是好的數位典藏方式,更不是好的轉型正義模式。

這幾天來的各種舉動,除了增加媒體曝光度之外,並沒有任何的實質效益,這也是為什麼歷史專業人士與推動轉型正義的民間團體,對此都不表肯定的原因。

可以說:不會有任何一個具有基本史學訓練的歷史學學生團體響應再生.com的倡議。因為從目前的資訊看來,這樣的數位典藏問題太大了。光是數位典藏就是如此,更不要說後續錯綜複雜的權利問題了。

總而言之,回到前面說的,一份四五十年的檔案出土,最優先的工作是如何令這些檔案可以繼續保存;其次才是如何公開這批檔案。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完整的、兼顧兼顧知情權、隱私權與學術研究的檔案管理與開放機制,這也是學術界與真促會長期以來呼籲的。

事實上,檔案管理局跟中研院臺史所都是相當合適的單位。尤其檔案管理局目前是二二八與政治案件相關檔案最集中的典藏地,這些檔案從陳水扁政府時期徵集調出以後,都好端端地在檔案管理局裡面。只要有足夠的經費跟編制,並不必擔心這些檔案會「消失」。

這一點,筆者相信多數二二八或白色恐怖的研究者都能夠作證。專家、學術機構並沒有那麼不可信任,許多二二八或白色恐怖的歷史,都是在這些胡先生不信任的專家學者長期努力不懈之下,才得以澄清(很可惜的是,無論統獨藍綠的支持者,都不太看這些學者的著作,以致每年的二二八都要看不少政客與網友的神奇言論)。

說了這麼多,最重要的,還是希望某些媒體人與政治人物可以先把狀況搞清楚,而不是一味地炒作,更不要隨便的「備份資料」,不僅可能侵犯隱私,更可能傷害了史料。

也希望胡先生能夠儘速的將這些檔案捐出,讓這批檔案能盡快進入好的典藏機構,而不是放在沒有任何防潮、恆溫設施的紙箱之中,讓它們承受不必要的風險。

餘論:淺談3月10日的「正晶限時批」

筆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基本上是參考相關報導。12日晚間才在網路上看了10日的正晶限時批節目。但看了之後,覺得問題比原本以為的還大。

周玉蔻女士講的東西,沒有看到檔案,無法評論。但鹿窟案並非因情治人員貪圖獎金而捏造的案子,把檔案上的組織描寫,直接與檢舉獎金掛勾,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說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