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我和我的冠軍女兒》、蒙古有《女獵鷹人》!從這些電影看台灣的性別平等之路

2019-02-03 09:00

? 人氣

《女獵鷹人》(The Eagle Huntress)是2016年蒙古國紀錄片,票房與風評俱有不俗表現,與同年印度在台大賣電影《我和我的冠軍女兒》(Dangal)都是從競技運動切入,探討女性在當代社會面臨到廣義的「玻璃天花板」議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獵鷹或稱鷹狩,是蒙古由來已久的狩獵方式,特別是在蒙古西部的少數民族哈薩克族中,是一項文化傳統與生活方式。然而,既名之為「傳統」,便得迎接新時代的挑戰。

本紀錄片正是取材於此,劇情描述一位13歲小女孩,如何在獵鷹人為男性的窠臼下,憑藉實力與毅力,打破傳統,奪得金鷹節冠軍,贏得眾獵鷹人肯定,同時成就自己作為近代蒙古第一位女獵鷹人的夢想!

(圖/想想論壇)
《女獵鷹人》(圖/BBC|想想論壇提供)

故事一開始便是壯麗的蒙古雪山與白雪皚皚的蒙古高原,展現蒙古人生存條件的嚴酷,隨後帶我們走進遊牧民族的生活與傳統男女分工,女性主要負責家務,而外出狩獵,尤其是獵鷹更是男人的專利。

但哈薩克族女孩Aisholpan Nurgaiv卻不願受限於此,身處獵鷹家庭的她,不顧周遭保守反對的聲浪,親身下峭壁捕鷹,飼養獵鷹,鍛鍊馴鷹技術,最終擊敗群雄,拿下蒙古烏列蓋金鷹節獵鷹大賽冠軍。她更在隆冬之際,成功與雄鷹搭配,捕捉到狡猾的狐狸,使獵鷹技術更上層樓,證明自己的獵鷹絕非紙上談兵的表演秀,她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蒙古女獵鷹人!

《女獵鷹人》是我看過最感人又勵志的紀錄片,是一部女性身處現代社會中自立自強的典範故事。整部紀錄片還能欣賞到罕見蒙古西部平緩蜿蜒的河流,混雜礫石的淺綠草原與冰封的雪白阿爾泰山,更能與飛鷹一同翱翔鳥瞰大地。單憑壯闊無邊的美景就先讓人沉醉,劇情也堪稱行雲流水,既見證遊牧民族的堅毅與刻苦,同時反映出生命或生存的純粹。最後收尾時大放Sia的《Angel by the wings》一曲時,畫龍點睛,將整個紀錄片做了完美的總結,令人感動淚流。

不過Aisholpan的成功絕非偶然,更大程度取決於開明的家庭,願意傳授技術的父親與母親一句「我相信女人有權利選擇」都讓人動容!而相較於東亞女性在該國地位的普遍低落,台灣已有首位女性總統出爐,且蔡英文總統非出身自政治家族,並不依賴家父長體制餘蔭,誠然是台灣漫漫性別平等長路上的新猷,但性別平等絕非個人所能完成,我也試抒己見:

一、台灣媒體上潛移默化的「雙重標準」

台灣媒體或輿論在台灣翻開性別平等教育或《性別工作平等法》的新頁後,卻是大肆報導女性嫁入豪門的生活起居及八卦樂事,罕見「家庭煮夫」的相關報導,甚至流傳「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的俗諺,媒體一方面嘴上說「婦女能頂半邊天」,一方面又大談「女子無才便是德」,這種透過傳媒的「雙重標準」,強固性別角色的僵化認知,無遠弗屆且潛移默化。

(圖/想想論壇)
(圖/想想論壇)

而大多數我聆聽到的女性言語中,還是「以夫為貴」,嫁得好遠勝自己好。在《女獵鷹人》中Aisholpan不作此想,雖說其實蒙古等遊牧民族女性由於地處環境艱困,迫切需要勞動力,婦女地位不致過於低落,但仍有侷限。Aisholpan敢於順從我心,挑戰長期以來由男性主導的職業,藉自身實力折服眾人,並透過媒體呈現實是難能可貴。

但對優異女性的台灣新聞形塑,卻有莫大加強的空間,甚至許多不脫父權的陰霾。因部分男人只能接受「女人征服男人」,卻無法忍受「女人征服世界」。部分男性就是不能接受會有女人比男人優秀。當然,當女人無法以「自己身為女人」為理由蜷縮不前時,其實對女人本身同樣是相當大的考驗,同樣是性別平等上觀念革新,也同樣需要媒體的推波助瀾。

二、台灣職場上系統性地不利職業婦女

台灣高薪科技業男性是女性擇偶首選,但科技業誇張的工時與責任制往往迫其女性配偶必須長時間照顧家庭,甚至產生「偽單親」的詭異名詞。即便優秀單身婦女也常因懼於婚姻或生產對職涯發展的巨大衝擊,延緩人生規劃,使台灣女性初婚及第一胎年齡持續延後,生育數也逐年下滑,相較於蒙古等新興國家的人口比例而言,台灣人口老化之速前所未見,甚至已達國安危機層級

但你可能難以想像,蒙古國卻是一個早婚、多育的年輕國度,且政府更是積極提倡鼓勵。蒙古國育嬰假制度相當健全,法律規定有未滿6個月孩子婦女,每日2小時哺乳假,未滿一歲每日1小時哺乳假,且職業婦女帶薪產假高達4個月,育嬰假更可長達3年,期間再生育,還能繼續延長到新生子3歲為止。蒙古甚至還有生4子以上,可獲「榮譽母親」獎章與無限期獎勵金之鼓勵生育政策等。

小孩 育兒 媽媽(示意圖非本人/Ignat Gorazd@flickr)https://www.flickr.com/photos/ignatgorazd/11689077666/in
(示意圖非本人/Ignat Gorazd@flickr

生育後女性絕對較男性對嬰兒需求有更大的回應,說白了就是更放不下小嬰兒,此是男女先天生理差異所致,而這正是育嬰假等措施對婦女的重要性。反觀台灣職場在育嬰假、托育設施等等其實在系統上遠不利於職業婦女,同樣有許多改善空間。

台灣在性別平等的確正在前行,但仍是長路迢迢,女性職場上亦復有「畫地自限」的傾向。因此透過國家政策培植與媒體觀念扭轉,是性平之路的重中之重。最後以《女獵鷹人》的片尾曲《Angel by the wings》中一句嘹亮歌詞獻給所有胸有壯志的女性:You can do anything!

作者介紹|紹沖

2009年已投資緬甸東枝地區,2016年加碼投資緬甸。曾赴緬甸仰光、奈比多(首都)、蒲甘、東枝實地考察基礎建設、房地產等。刻正學習緬文。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想想論壇(原標題:從蒙古紀錄片《女獵鷹人》談台灣性別平等之路)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