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益900又怎樣?台灣英檢分數樂勝日本,那台灣是已開發國家了嗎?

2016-03-09 14:30

? 人氣

【台灣人英文比日本人強,那又怎麼樣?】要出人頭地就要好好學英文?在日本可不一定,多益平均分數在亞洲吊車尾的日本,卻是全球前三大經濟體,原因就在文化自給自足,不需仰賴他人。反觀英語能力在亞洲排名前5的國家,至今仍在政經層面上深深依賴歐美宗主國,不學英語就難以翻身。

不會英文更幸福!多益高分國的共通悲傷

2010年,已開發國家日本的多益平均分數在亞洲30國中敬陪末座,排名第27,台灣排名第8。同份排名中,前5名都是曾被英語國殖民的國家:新加坡、印度、馬來西亞、巴基斯坦、菲律賓。這些國家的大學以英語授課,直到現今,在經濟、政治、文化上也深受舊宗主國的影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些國家拼命學英文,是為了得以翻轉階級。印度給人英語強國的印象,實際上精通英語的印度人卻僅佔總人口的7%左右,其他多是無法受教育的弱勢階級。只有精通英語的人才能躋身菁英階級,不會英語等於是輸在起跑點上,生活要出頭,只能到英美留學甚至移民,或者在當地找來自歐美的外資企業。

反觀日本人,學了英文也不知何時用上,在動機上就有很大的差距。日本擁有完整的產業鏈,能確保國民的生活品質,不需為錢與家人分離出走海外,在國內就能享受幸福生活,或許不會英文,反而是幸福國家的象徵。即便真的得到海外工作,重要的也是專業、溝通技巧以及誠實認真等人格特質,日常會話只需中學程度的文法就夠,頂多專精背誦工作上的術語。

日本人不時興取洋名,山田太郎出了國頂多變成羅馬拼音的Yamada Tarou,行不改姓坐不改名。許多派駐海外的日本上班族,即便多益不到400分,也靠著認真明朗的態度順利打入職場,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係。

 

在日本,人生用得到英語的人不到10%

在台灣,想進外資企業英文程度得有兩把刷子,但在日本可不一定。知名經理人成毛真曾在日本微軟爬到董事,但他剛進公司時卻是個「菜英文」。他曾著書《9成日本人不需要英語》(日本人の9割に英語はいらない),自承在他剛進日本微軟時,英文講得不好,直到得去西雅圖出差才開始學。

成毛寫道,日本外資企業需要英語能力的,只有得跟本社高層直接溝通的高階管理階層,在所有員工中的佔比不過3%,部長等級以下普遍不諳英語,但只要工作能力強也能爬上去,甚至有人做到本部長。

對母公司而言,日本的分公司,主要是為了賣東西給日本人才設立,職員需要的不是英語能力,而是能讓商品在日本暢銷的才能。商業談判不容差池,差之毫釐失之千里,若真的需要使用英語,請專業的口譯來就好。

成毛在書中也簡單估算到底有多少日本人需要英語能力。20年來長期旅居海外的日本人數約有57萬人,平均滯留時間為4年,以平均壽命80歲計算,所有日本人一生中在海外需要待上4年左右的人數約為57萬的20倍,也就是約有1100萬人。加上日本國內外資企業的職員、餐廳旅館等需要服務外國人的從業人員,也僅有1300萬人,僅佔日本總人口數的1成。

再說,這1成中,要不就像日本微軟,97%用不到英語;要不就像服務業,只需要說些「您要點什麼?」之類的SOP用語。而且即便派駐海外,有些國家也是不說英語的,結論就是需要使用英語的人數,連總人口的一成都不到。

用母語受大學教育是件珍貴的事

台灣人在大學裡讀中文教材習以為常,世界上卻不是所有國家的大學都用本國語授課。以歐洲為例,除卻德、法、義、西、俄語等強勢語言,丹麥、愛爾蘭、捷克等國家,母語使用者少,支撐不起出版大學教材的小眾市場,只能使用其他主流語言授課。又如印度,方言多如繁星百家爭鳴,選擇英語作為官方語言,才是比較有效率的做法。

日本自近代以來,大量引進來自西方的自然、社會科學概念,並化為日文漢字,例如「科學」「經濟」「法律」「哲學」「化學」「物理」「民主主義」「共和國」「憲法」等名詞,都是明治時代學者創造的,這幫助高等教育體系建立起十分成熟的學術系統,讓現代日本人不需學習外語,就能領略高度抽象的學問概念,甚至鄰近國家都因而受惠,當初若沒有這些made in Japan的近代概念「漢語名詞」,中文和韓文的大學教材可能都得晚個幾十年才能編成,畢竟直接用歐美原文書還比較快;說得更極端一點,「北朝鮮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憲法」可能都要更名了。

參考資料:

1.《日本人の9割に英語はいらない》(成毛真著,2011,祥伝社出版)

2.〈日本人も驚き。「英語ができないのは、幸福な国の証」だった〉(MAG2 NEWS)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世哲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