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有仇,勸人辦報:《金庸傳》選摘(3)

2016-03-03 06:10

? 人氣

1959年5月20日,《明報》正式創刊,最初只是一份四開一小張的報紙,是名實相符的「小報」,標榜「公正、善良、活潑、美麗」。(取自網路)

1959年5月20日,《明報》正式創刊,最初只是一份四開一小張的報紙,是名實相符的「小報」,標榜「公正、善良、活潑、美麗」。(取自網路)

一九五九年五月二十日是他終身難忘的一天,《明報》正式創刊。創刊號標明:本港零售港幣一毫,督印人沈寶新。他執筆的發刊詞標榜「公正、善良、活潑、美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明報》是一張同人的報紙,也是一張讀者的報紙。

 它是讀者的報紙,因為我們辦報的目的不是要宣傳什麼,也不是為什麼商品作廣告,我們只是希望能辦成一張精緻的、生動的、健康的小小報紙,為那些喜愛精緻、生動、健康事物的人們所喜愛。

我們的信條是「公正、善良、活潑、美麗」。我們決心要成為你一個甜蜜的知心的朋友,跟你說說故事、講講笑話,討論一下問題,但有時候,也向你作一些溫文的勸告。

這一年他三十六歲,南下香港第十一年,踏上了前途莫測的創業之路。

《明報》第一天印了八千份,沒有賣完,最低時跌到了六千一百份,發行了四個月才開始回升。他說,出《明報》主要是一種生意上的考慮,當時誰都覺得是一件冒險的事業,舊同事、老朋友在背後人人都說:「小查這次非傾家蕩產不可!」他卻想,反正沒有多少家產,就是「傾家蕩產」也沒有什麼大不了。

《明報》最初只是一份四開一小張的報紙,屬名副其實的「小報」,頭版刊登社會性特稿,二版是副刊,也會登小說,三版是重頭戲,連載金庸和其他人的武俠小說,四版是雜文、小品、漫畫等,沒有新聞。他選擇辦這樣一份小報,或許與他初到香港時,發現港人「又好笑又好氣」的讀報口味有關,《大公報》同事馬廷棟有一天吃飯時說起,有個香港友人說:「你們貴報雖然有些地方不及人家,但有一次登了一條別報沒有的新聞。」馬受寵若驚,忙問什麼新聞,對方說:「那次九龍發現一條一尺多長的蜈蚣,只有貴報上有。」相隔十一年,也許他已淡忘此事,但港人的讀報口味他是熟悉的,他有意無意地迎合他們。

不久,《明報》遷到中環娛樂行五樓二室,白天是商人的寫字樓,晚上作他們編輯部,每天凌晨離開時,都得收拾乾淨。兩個月後,又搬到中環德輔道中二三九號四樓。最早的員工只有三個人,他是社長兼總編輯,還是主筆,負責編輯部的工作;沈寶新是經理,負責報紙經營,是營業部唯一的員工,謙稱在報館只是個跑龍套的角色,有如整副機器中的螺絲釘;編輯只有潘粵生。隨後請了校對戴茂生,加上辦公室助理葉雲(原名葉漢輝)。詩人何達做過短期的第四版編輯。由於人手不夠,金庸的妻子朱玫在《明報》跑過香港新聞,成為《明報》最早的女記者。

《明報》定位

辦報畢竟不像寫武俠小說,一份新報紙一無背景、二無雄厚資金,要在報刊林立的香港站穩腳跟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有人說,「辦不了多久吧」,有人斷言,「一兩年內一定倒閉啦!」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