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炯朗專文:小心!考試制度的負面影響

2016-02-25 06:50

? 人氣

美國教育制度的重大優點是在教育的過程裡有許多第二次機會,更重要的是學生和家長也相信第二次機會存在,進不了最好的國中,還是有可能進非常好的高中,進不了明星高中,大學還是有可能進名校,大學進不了名校,還是可以進頂尖的研究所。我們要將目標看得遠,要相信在求學和事業的過程裡,是充滿了第二次機會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四、目前的考試制度側重強記而輕忽理解,考試題目往往缺乏深入理解的必要,更缺少導引、申論的空間。在七十至一百分鐘的考試時間裡,做五、六十道選擇題,把標準答案塞在腦子裡,考試時再從腦子裡複製出來,是必勝的祕訣。我認為理化、數學的結果不需要死背,可是大家偏偏努力去背,因為考試要考;我認為文學詩詞應該背誦,可是大家偏偏都不背,因為考試不會考。

有個同學用下列這種方法牢記三角恆定式:「一塊三毛錢等於四塊三毛錢減去三塊錢」(cos 3x = 4 cos 3x - 3 cos x)。這個方法的確很俏皮、有趣,可是千萬不能當真!我在中學念三角時,老師從來沒有要求我們背這種三角恆定式,我試著動手把恆等式再導一次,幾分鐘就導出來了,很簡單;但是,補習老師會告訴同學在考試的時候不能浪費這幾分鐘時間。而英文「sentimental」這個字常讀成「山東饅頭」來幫助記憶,更只能當成笑話,否則不就成了不折不扣的中式英語了!

第五、由於競爭非常激烈,學測要得滿級分,基測要得PR值九十九,根本沒有錯誤的空間。一般的說法是,要想進入建中或者北一女,基測每科五、六十道題裡,最多只能答錯一題。用這樣的考試結果來判斷學生的能力,最後培養出來的往往是小心翼翼、四平八穩、不輕易犯錯的學生,但也培養出不敢犯錯、不敢冒險的學生。

我常聽在科學園區高科技公司任職的朋友說,我們教育出來的工程師可靠、認真,但創新不足,原因之一就是他們不敢犯錯誤。還有,在激烈競爭的考試制度下,形成了斤斤計較、錙銖必較的心態。很多同學在準備學測時會背到「六銖為一錙,四錙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斤斤計較的心態也會反映在做人做事的態度上,就是拿不起、放不下。

第六、補習制度會嚴重剝奪學生的獨立學習。很多同學缺少獨自鑽研的經驗和訓練,覺得不懂時請教補習老師就好了。我曾聽到有些進入臺、清、交名校的學生,念大一物理和大一微積分時,還回去找補習老師,也許這是特殊情形之下的個案,但也顯示出培養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可以說是教育最重要的目的,當我們強調創新和終身學習的重要性時,必須知道創新和終身學習的能力主要是來自獨立學習的能力。

臺灣教育制度下的學生,從讀書的方法到做研究的能力,甚至到做事處世的態度和方式,都可能受到考試制度的影響。不過,平心而論,年輕人的特質是受到整個教育制度、家庭教育和社會大環境的整體影響,若把帳都算在考試制度上,無論是把考試看成能治百病的良方,或者是一切過失的源頭,都是不必要的。看完這些歸納,倒不如將它看成無論在什麼考試制度和教育方法之下,年輕人應該擁有的優點以及應該避免的習慣和特質,用來提醒我們自己,那就可以了!

中研院士劉炯朗和他的新著《公民課該學的事》(時報出版)。
中研院士劉炯朗和他的新著《公民課該學的事》(時報出版)。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學訪問學者、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李國鼎科技講座教授與國立清華大學蒙民偉榮譽講座教授。本文選自作者新書《公民課該學的事:從自己出發,和社會好好相處》(時報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