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過度競爭的教育和社會,造就了自我中心主義

2016-02-22 05:40

? 人氣

為愛而生主義者會和子女一起思辨是非對錯,家庭和學校都是小型社會,小型社會中的成員自然有責任遵守生活公約,而生活公約是所有成員共同思考、共同實驗、共同辯駁、共同約定而成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譬如處理「教室裡可不可以奔跑」這個問題時,可以把教室裡的桌椅搬空,讓十五位同學從教室裡的不同地點出發,讓每位同學藉由擲骰子決定自己「要往哪個方向走?有幾步?」,若發生相撞的情形,則相撞的二人都出局,比賽誰能存活到最後,藉以讓同學知道「在擁擠的地方奔跑是很危險的,因為想要奔跑的人很可能不只你,且每個人想跑的方向也不同」。又如,處理「能否在房間裡飲食」這個問題時,可以引導孩子在透明密封盒內飼養蟻后和雄蟻,使孩子見證螞蟻獲得食物後驚人的繁殖力。

當你無法從理性上證明「談戀愛、安全性行為有害自己和他人」時,或者子女、學生有辦法從理性上證明「無法談戀愛、無法擁有性生活將有害於自己和他人」時,你自然無權禁止子女、學生談戀愛和發生安全性行為;這裡必須特別注意的是「邏輯思辨」的重要性,因為大人世界中許多看似正當性十足的規定,其實都禁不起邏輯檢驗,譬如以「可能懷孕」作為「禁止青春期男女擁有性生活」的理由,卻不要求「經濟狀況不足以再生小孩」的夫妻「不准做愛」,就明顯不合邏輯;以「染髮有害健康」作為「禁止學生染髮」的理由,對於已經染髮的學生,卻強迫其將頭髮染回黑色,亦明顯不合邏輯。

通常,自我中心主義的成長環境孕育出自我中心主義者,為愛而生主義的成長環境孕育出為愛而生主義者;但為愛而生主義者若沉溺於虛榮心、成就感、奢華的物質享受,亦可能墮落為自我中心主義者;而成長於自我中心主義環境中的人,若能強迫自己去洞察「自己在親情領域、友情領域、愛情領域到底有沒有真心喜歡的人?」,洞察到自己真心喜歡誰之後,就嘗試追求,假如追求成功了,就強迫自己「只為親情、友情、愛情、愛國、愛全人類而活,靠著愛的力量戒除虛榮心和物質慾」,亦可能成為為愛而生主義者。

我是一位26歲的台北市民,七個多月前跌跌撞撞地從輔大歷史系畢業,目前不打算找工作;我的童年之所以會在缺乏玩伴和不斷努力學習中度過,原因包括:先天的亞斯伯格症,以致學習能力較慢、社交能力較差,加上家中沒有年齡相近的玩伴,又加上童年時,父母為了讓我學習才藝,而鮮少讓我有機會能與家族中年齡相近的表親聚會。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徹底體會到,一個沒有誠摯親情、友情、愛情的人,除了靠著課業表現獲得讚美,用讚美填補心靈空虛外,就只能靠著「做引起他人注意的事情以獲得存在感」,譬如在我國小時,曾經以「在大我十歲的姊姊讀書時打擾她,並在惹惱她後快速逃跑」為樂,當看到班上有兩位同學受其他同學普遍排擠,我為了爭取其他同學的認同和注目,竟帶頭霸凌她們。我在不同階段的成長歷程中,都至少認識過一位「被父母管得很緊,卻沒什麼課業成就,又因為人格特質枯燥而缺乏朋友,導致其在不平衡的情緒驅使之下,決定用非常自我中心的方式(如霸凌、騷擾他人)來引起特定或不特定的人的關注,藉以獲得存在感」的同學,我在國小、國中、高中畢業、大學階段,亦曾在這種心境下造成他人困擾。

我比別人更了解,一個人的人格特質和道德操守,不是取決於他在環境的要求下讀過了哪些書,而是取決於周圍的人長期以來都是如何對待他,以及他是否願意強迫自己用頭腦思辨事情的是非對錯,並遵守自己思辨的成果;我的人生目標,就是希望能夠經由收集、分析史料、現實事例來向社會證明這項觀點。

*作者為台北市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