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曾被視為長壽的原因、肛門出血被看作好兆頭…一窺世上最難以啟齒疾病-痔瘡的歷史

2019-01-15 17:30

? 人氣

自「股」以來,痔瘡一直是讓人難以啟齒,又相當普遍的疾病。古今中外的醫學史不乏對痔瘡的記錄。即使今日醫學昌明,亦未就最佳治療方法達成共識。

「痔瘡(haemorrhoid)」是肛管中的一叢血管組織、平滑肌和結締組織,從直腸延伸到肛門,屬於人人都有的正常結構,但一般只會用來描述病理性或症狀性的「痔瘡」。按其位置,它們可以分為位於肛管上部的「內部痔瘡」,和位於下方的「外部痔瘡」。內痔的特徵是出血和不同程度的脫垂,並可能伴有瘙癢、疼痛、粘液分泌和糞便滲漏。外痔通常僅在血栓形成時出現主要症狀,且非常疼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按丹麥奧登斯大學醫院(Odense University Hospital)病理學榮譽教授 Claus Fenger 所知,對痔瘡和其他肛門和肛管的疾病,最早的描述可以追溯到美索不達米亞公元前 1500 年時期,但印度和中國文獻中甚至有更古老的記錄。事實上,在西漢或以前成書的「黃帝內經・素問」中便有記曰:「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意謂痔瘡為飽食之果。

公元前 1200 年埃及「切斯特・比提草紙文稿(Chester Beatty Medical Papyrus)」便專門處理這些疾病。古希臘伯里克利時代醫學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 460 – 370 年)和古羅馬醫學家蓋倫(Galen,公元 129 – 216年)也有就此題目撰寫論文。

法國醫生 Antoine François de Montëgre 在 1817 年出版的法國百科全書中竟撰寫了 227 頁關於痔瘡的文章,並將之細分成 20 種類別。著名德國病理學家 Rudolf Virchow 在其 1863 年出版的巨著中花了 30 頁來解釋痔瘡。1884 年美國醫學家 William Bodenhamer 寫了一本近 300 頁關於痔瘡的專書。直至現在,每週至少有一篇新文章發表在醫學期刊上。

古人「迷信」,疾病通常被認為是不良習慣的結果,以及受到諸神、惡魔、星星、季節和天氣影響,痔瘡也不例外。除了應遵循合理的生活方式以外,求神問卜或驅魔逐邪亦有用作治療方法。另一方面,患痔瘡這類涉及排泄器官疾病的人,本身亦有可能被認為不吉祥,「莊子・內篇・人間世」中便有提及古人祈禱神靈消災,不能以白色額頭的牛、高鼻折額的豬、或患有痔病者沉入河中用作祭奠。

到公元前 400 年左右,西方文明興起「體液學說」,認為疾病是由四種體液(血液、痰、黃色膽汁和黑色膽汁)不平衡所引起。因此,治療方法包括通過誘導嘔吐、咳嗽、出汗、排尿、排便或放血來重建平衡。痔瘡被視為肛門血管中的血液、痰和黑膽汁停滯,而痔瘡出血則視作好兆頭,不應該完全停止。肛門中的血管又被稱為「金色靜脈(golden veins)」。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