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世代的「春節恐歸」:這一餐,面子與炫耀比真實交流更重要

2016-02-05 14:25

? 人氣

年輕世代為什麼恐懼春節?如果你已經試過九個解決節慶恐慌症的方法,也理解長輩們在春節總是要來個身家調查的心理學原因,那麼不妨聽聽年輕世代的說法。我們害怕自己被三兩個標配問題定義,害怕自己在這樣的一天,活得像只為了給別人一場交代。這個春節,我們依然希望能夠丟掉恐懼,懷著更多愛,回家。

春節到來,對於台灣人而言,經常伴隨著高鐵台鐵熬夜搶票的記憶。春節溫厚的「團員好過年」意象,對許多年輕世代而言,卻代換成另一種更強悍的恐懼代名詞。搶到票之後,家鄉卻未因而變得更貼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許多年輕世代一想到春節就覺得自己異常赤裸,彷彿你的學歷、交往狀態、工作情況、薪資條件、社經位置都須在這樣的日子裡端上檯面,貼上標籤,任人點評,才不負家族與親戚對你的種種期待與想望。

於是在這一天,無論你長得多大,在他們的目光裡,你都像是無法長大的小孩。長輩們的教訓你只能笑笑地點頭帶過,親戚的好意聽來不乾不脆,歪倒正著嫌著你現在不夠成功(通常是給男生的問題)或怎麼還沒嫁人(通常是給女生的問題)。在春節這樣的一天,你突然覺得自己活著,好像只是為了給別人一個交代。

台灣人有春節恐懼症,中國近年也興起「恐歸族」一詞,專指長年漂泊在外對春節懷抱恐歸情緒的年輕世代。年輕世代恐歸,家鄉在長大之後,離他們的生活圈越來越遠,成為在遠方模糊的影子。

春節讓我們成了「無法長大的小孩」

main.png
 

中國網站調查,以春節年輕人恐懼的五大緣由做成打油詩。一怕飯局「車輪戰」,太累;二怕春運壓力大,太懼;三怕父母逼婚事,太窘;四怕往來人情債,太煩;五怕節後綜合症,太愁。

讓年輕人恐懼的不是家,而是家代表的意象。年輕世代恐懼回家不是長輩心中指控的「不孝」,反而是「衣錦還鄉」的「孝道」概念過於強烈,回家的心情因而變得非常矛盾。年輕人一部分叛逆著,認為自己的人生與成就無需向人交代;一部分也疑惑著,自己最終有沒有成為爸媽眼中期待的大人。

春節讓我們成了「無法長大的小孩」,要用各種成就交換,等著領糖。

第一種可能,其實我們怕的並不是過年,而是害怕在人群中做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第二種可能,我們怕的不是過年,也不是自我揭露,而是無法承擔揭露之後的評估與社會比較。

春節餐桌,無法建立的「對話平台」

01.png
電影《飲食男女》劇照。

在春節餐桌上,面子與炫耀被看得比真實的對話交流更重要。」

爺爺欣喜著,哪個孫子是台大政大畢業,剛去美國拿了一個學位回來,舅媽不甘示弱地要說說自己的兒子,前陣子剛考過公務員,未來生活都有保障了。被「稱讚」的孩子們經常低頭扒飯,偶爾露出尷尬的笑容,自己像是變成一個面孔模糊的人,身上貼著一個個標籤,存在的意義只精簡為成就長輩的一夜面子。

讓人經常詬病的是春節餐桌上的平行世界,長輩們釋出的「關心」與年輕世代接到的「訊息」之間有著巨大的斷層。長輩們覺得自己已經釋出對話善意,孫子們卻意興闌珊,不過是問了最近在哪高就、有沒有認識什麼新對象,孩子們到底生什麼氣?

對於年輕一輩來說,長輩表達關心的方式讓人覺得自己罪孽深重。他們對一個「好孫子」「好孩子」的期待這麼顯而易見,要有說得出名字的好工作,要有匹配的好伴侶,衣著頭髮都不要奇形怪樣。無法符合標準的人覺得無奈焦慮,符合標準的人也開心不起來。

長輩們也大概心裡是無奈的。這些都是從小到大他聽慣的問題,除了這樣的問法,他不確定自己還能聊一些什麼,為了填補餐桌話題的空白,他只好不停地說。孩子的生存世界離他一樣遙遠,他只是無形之中再把壓力複製給了下一代。

於是,飯桌上談不了政治、談不了時事、談不了個人隱私,只好一片寂靜,低頭吃飯。

「什麼時候要結婚啊?」年節的性別問題

年節也是性別高度固化的時節,女孩子要進廚房幫忙奶奶煮菜,男孩子要待在廳堂陪爺爺泡茶聊天,好像才算得上滿堂闔樂。

02.png
 

做為一個女生,我已經厭倦在春節回答『什麼時候結婚』『有沒有穩定交往對象』『要不要姑姑幫你介紹一個』的問題。」

這類問句經常伴隨潛在的「年齡恐嚇」,醫學證明與情感訴求雙管齊下,例如女人過三十歲後生孩子對身體很差,或者早點結婚好不好讓老人家早點抱孫啊。女人的身體像個容器,乘載著整個家族的冀望,未來你不只要做別人家的好媳婦,還得當個好媽媽,生與不生,結與不結之間,你聽不見太多選擇。年節緊扣著婚嫁壓迫與家的單一想像,對於同性伴侶或不婚族群而言,他們更是難以開口。

那麼結了婚的女人呢?結了婚以後,離家卻是更遠了。大年初一已婚女性不得回娘家,古有訓嫁出去的女人是「潑出去的水」必須以夫為尊,有時候初二也回不了家,要忙著待在夫家幫忙張羅菜色招待夫家的姐妹們。她們也問不出口,我的家在哪裡呢?結了婚之後,我還有沒有家?

年輕世代恐懼春節,最恐懼的,其實是親身體驗那些昔日他們費盡一切努力對抗的教條,透過父母與長輩的溫婉之口反覆傳送,以極端美好片面的意象,企圖把他們捏塑成單一制式而面目模糊的人。

年輕世代恐懼春節,最恐懼的,是有一天也變成一模一樣的大人。

文/ 女人迷主編 Audrey Ko
圖/ 女人迷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Womany女人迷(年輕世代的「春節恐歸」:搶票之後,我們卻離家鄉越來越遠)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