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又天專欄:〈夜來香〉是為著什麼而「淒愴」?

2016-01-31 06:20

? 人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又,查閱李香蘭回憶錄《在中國的日子》,頁244-245:

當百代公司請黎氏作曲時,他想起了那清秀芳香的「夜來香」,正像它的別名「月下香」那樣,是月下在院子裡開放的白色芳香的花。每晚到花壇賞花的時候,就會產生那支曲子的靈趕。中國民謠小調有《賣夜來香》和古歌《夜來香》,他雖然參考了那些,但旋律和節奏完全採用了歐美風格,譜成了輕快的慢倫巴,後半部的疊句部份則用中國風格:

那南風吹來清涼,那夜鶯啼聲凄愴,

月下的花兒都入夢,只有那夜來香,

吐露著芬芳。

我愛這夜色茫茫,

也愛這夜鶯歌唱,更愛那花一般的夢,

擁抱著夜來香,吻著夜來香。

夜來香  我為你歌唱,夜來香  我為你思量

啊……我為你歌唱 我為你思量

夜來香 夜來香 夜來香……。

藤浦洸的譯詞是以「風啊慢慢地、慢慢地吹動的南風」開始,佐伯孝夫則以「向著那哀憐的春風,悲嘆的夜鶯唷」開始,兩個譯詞都和原文有微妙的不同。歌詞雖然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是能夠使因戰爭而疲憊不堪的人感到欣慰的這「清涼的南風」,只有在原詞裡才能體會到這層意思。

很有趣,歌手自己也沒寫到我聽出來的「淒愴」。聽日文版,她的歌藝比十幾年前更純熟豐滿了(1944年版還有一些青澀),然而「淒愴」、「茫茫」之情也不再像原曲那樣料峭可感。到底時代不同了。

附錄:危地自持的李香蘭

(本文作於李香蘭逝世之後,原載《聯合報》副刊,2014年11月20日)

李香蘭原名山口淑子。
李香蘭原名山口淑子。

李香蘭是一個有辦法的弱者。她在自傳《在中國的日子》裡,把自己寫成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姑娘,因緣際會學了中文、聲樂,就被弄成一個為軍國主義國策服務的影歌星。她對中國人有比較清醒的認識,知道自己拍的那些宣揚「日支親善」的國策電影只會讓華人更加反感,但她不敢反抗上級;她又特別強調滿洲國和滿州映畫公司許多人作風和思想其實比較開明,和軍方不是一路,以至在敗象已露的1944-45年,還集中精力拍了一部純為藝術的歌舞片。通過這樣的記述,她把自己和軍國主義切割了開來。回到日本後,她和大多數日本人一樣過了幾年苦日子,書中可見她四處尋找演出機會而不甚成功,沒寫出來的是,那年頭還能有表演機會,還能到美國,這就顯示她是一個有辦法的人。

不說歷史,先聽歌,我們聽〈夜來香〉就能感到,她既能扮好自己一個「柔弱」的地位和形象,又十分把得住曲調變化;老一輩作家水晶在《流行歌曲滄桑記》裡,便特別讚賞了她在曲末一段細如游絲的花腔。那段花腔,確實是空前絕後:和她同時的中國歌星,無人像她有受過正式的西洋聲樂訓練;在她之後的歌唱家,或許有此唱功,但歌詞裡面的「悽愴」和「思量」,黎錦光在大戰正酣而「夜色茫茫」的孤島上海含露的感觸,就沒有人能超越那戴著光鮮假面、而同樣惶惶不可終日的李香蘭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又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